1.座左铭是什么?

2.徐悲鸿座右铭来历

3.右铭什么意思

4."座右铭"这个称呼的由来?

座右铭到底是什么_座右铭是什么来历的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座右铭——早

鲁迅刻早字的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座左铭是什么?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自题;一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我找到的有两种说法,这些也不好考证,所以也不必放在心上,毕竟年代久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简单明白.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座右铭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间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孔子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孔子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这使成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徐悲鸿座右铭来历

 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

》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右铭什么意思

徐悲鸿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来历: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中学,及三校图画教授。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只有。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国文教授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斗,至老死,亦既定矣。

君盛年英锐,岂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这句话。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扩展资料:

“人不可有傲态,但不可无傲骨”是徐悲鸿的座右铭,与之相关,一件让亿万同胞逐渐知晓徐悲鸿“傲骨”的就发生在南京。他因不满当时的南京国民消极抗战行为,多次拒绝为蒋介石画像,让巴结取巧者非常难堪。

徐悲鸿是一位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自我封闭,从来没有说“曾处于庙堂所以难为江湖”,但他对潮流的追随是有保留的,是拿自己的眼光去看,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作为。

徐悲鸿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南京何其有幸,是其中之一。去年为做《金陵秘处》专题,我联系上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晓峰教授,希望能参观位于南京傅厚岗4号的徐悲鸿故居,因该处位于南京百子亭民国建筑片区,当时正在拆危修缮中,铁将军把门。

门牌上醒目的写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徐悲鸿故居。旁边还有一块金属铭牌,是徐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除了围墙、门牌和铭牌,其他都残破了,有的摇摇欲坠中,也确实急待修缮。

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上海,与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了艺术团体“南国社”。次年,徐悲鸿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出任艺术系教授,携家眷从上海迁居南京,开始了在南京长达十年的工作与生活。

先居于石婆婆巷和丹凤街52号的中央大学宿舍,后在傅厚岗置地建房。徐悲鸿的傅厚岗居所,是吴稚晖倡议,由几个朋友资助、筹款,购地营建的。

1932年12月,徐悲鸿一家搬进新家之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年有余,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徐悲鸿将新公馆命名为“危巢”。在《危巢小记》中,他写道:“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也。”

"座右铭"这个称呼的由来?

右铭即座右铭,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亦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

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周以前的箴铭以黄帝的《金人铭》为最有名。从金人铭载体的形式看,应该是座右铭的源头之一:

一,它用非常形象生动的金人三缄其口的样式来警告世人的慎盲。

二,它把铭文刻在金人背后,如果没被销毁,则可做万世之则。

三,文章中明确说的是“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这也就是说,这个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台阶的右边。这和座右铭的本质一样,实际上金人铭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座右铭。

扩展资料

座右铭的来历是这样的: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牅皆格言也。”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就列举一二,供大家欣赏。

·布衾铭:据野史载,司马光一生崇尚朴素、力行节俭。曾在自己天天盖的被子上书写一铭:“颜乐箪瓢,万事师模;纣居琼室,死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身。然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想想此铭,再看看《资志通鉴》,司马光的成就是否能给我们这样一种启迪:一个人要想干成点事,特别是作学问,必须耐得住“清贫”,还真需要那么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啊。

·柱铭: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曾在书房的柱子上题写一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遇人而问,少有宁日。”正是靠这个态度,他撰写了《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潜邱札记》等著作,成为有清一代著名的经学家。

·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科举屡试不第,愤而弃考,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他把前明孝廉胡寄桓的自勉联刻在镇尺上,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怀抱如此的志向,他发奋写作,终于创作出不朽的文言《聊斋志异》及其他诗词俚曲等。

·棺铭:我国近代文学家林琴南,自幼就十分刻苦,他曾在居室的墙上画了一口棺材,旁边写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林琴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著有《番庐文集》、《畏庐诗存》以及、、笔记等,尤为一提的是,他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了欧美等国一百七十余种,可谓著作等身,这些成就的取得,绝对是与他把坚定的读书理想融注于生命里的坚定信念分不开的。

·板铭:近代著名画家李可染,不但在山水画方面为当代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人物、动物方面同样对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年轻时学画,曾在画板角上刻了一个“王”字;“王”与“亡”同音,暗含着学不成画就去死的志向。正是靠着这种志向的鼓舞,终于成为风格独具的一代大师。他的名作像《钟馗送妹图》、《斗牛图》等,是为人效法的传世之作。

其他的还有诸如“砚铭”、“桌铭”、“镜铭”、“墙铭”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写得多好的座右铭,不落实到行动上,那终归是一句空话!写到这里,不仅想起前几天去理发时的一件事:在理发店的墙上,那个年轻的理发师用毛笔写了两个字:“耐心”。我问他:“这是啥意思啊?”他说:“我以前办事老毛手毛脚,我用这两个字提醒自己呀!”……我在镜子里一边看着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一边“琢磨”着他的话,不仅由然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座右铭的素材呀,我一定要写点什么。——这就是此帖由来的最初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