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_游子吟孟郊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却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起源久远,它起源于先秦,后鼎盛于唐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你会不会也去写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游子吟古诗_游子吟孟郊》,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只留清白在人间。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5、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6、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石灰吟》

8、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9、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10、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11、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2、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1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6、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1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8、《暮江吟》

19、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20、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张渭。

21、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22、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2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4、露似真珠月似弓。

25、唐白居易

26、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8、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9、人日思归薛道衡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1、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2、注释:

33、言:说。

34、译文:

3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36、译文:

37、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38、半江瑟瑟半江红。

39、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41、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2、粉骨碎身浑不怕,

43、可怜九月初三夜,

44、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6、(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7、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48、一道残阳铺水中,

49、报得:报答。

5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51、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52、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吴绮

53、真珠:即珍珠。

54、游子吟的诗意

55、译文:

56、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7、浑:全。

58、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5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60、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61、归:回来,回家。

62、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6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64、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6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66、临:将要。

67、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6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9、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70、作者:孟郊

7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2、表达游子思乡的诗句

73、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元稹。

7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75、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6、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7、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7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79、《石灰吟》

80、诗意:

81、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82、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8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4、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85、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曹操

8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87、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88、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89、赏析:

90、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91、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92、原文:

93、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94、注释:

95、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96、赏析:

97、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9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99、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100、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01、《暮江吟》

102、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10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4、赏析:

105、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106、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07、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8、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09、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110、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11、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11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1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14、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15、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1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17、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19、作者:孟郊

1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1、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12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123、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124、石灰吟的诗意_石灰吟的意思

12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126、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127、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28、瑟瑟:碧绿的颜色。

129、意恐:担心。

130、赏析:

131、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132、怜:可爱。

133、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134、作者简介:

135、唐白居易

13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37、(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138、可怜:可爱。

139、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140、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141、赏析:

142、原文:

14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44、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吟,古代一种诗体。

145、千锤万凿出深山,

146、作者:于谦

14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48、注释:

149、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150、《游子吟》

151、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15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54、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155、乡思(唐)薛涛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新年作(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56、注释:

15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58、注释:

159、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16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6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162、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163、烈火焚烧若等闲。

164、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6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66、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67、暮江吟古诗

168、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169、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70、赏析:

171、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172、作者:于谦

17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4、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175、吟:诗体名称。

176、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77、诗意:

178、《游子吟》

179、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80、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181、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