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2.公文的标题包哪三个基本要。

3.如何学好应用文

4.行政公文的语言风格

5.结合实际如何学好应用文

6.公文的语言有没有深刻性

中文中的无主句例句_公文无主句的句子类型

公文写作常用的词语或句子,多多益善,谢谢!

一些公文术语(就是那些所谓的虚的用来写公文吗,那可不行,写不出好

公文的语言从句型上看经常使用的是无主句对吗

是。由于公文对语句的要求具有高度准确、周严的特点,因此主谓句的使用频率很高,非主谓句 的运用则受到一定限制,主要是使用一些无主句。 无主句指不带主语或不必交代以至根本说不出主语的句子。由于公文具有定向表述的特点, 一些意愿(禁止、希望等)的发出者和情况问题的发现者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一旦需由其 作主语时,往往可不必交代。公文中的祈使句往往即以无主句为主。

公文里常出现“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的句子,其是否欠缺主语

单是这一句的确缺少主语,但这个不能只看一句话,他的抬头就已经是主语了。

公文的语言,从句型看经常使用的是什么句式

当然是无主句啦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准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这句是公文中写作不恰当的句子 10分

是。按语气这应该是上级的批文,但这并没表达领导本人的观点。而且有错字: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者,而不是着 。这意见到底对不对呢!没说…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感谢上帝的句子 感谢上帝的句子大全 下一篇:关于寂静的唯美句子 山中寂静的唯美句子

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公文语言要求:

1.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公文写作一般不使用口语、方言或俗语,使行文庄重;常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成语,文白相济,更显简洁凝炼、严肃郑重。

2. 广泛使用公文专用语,如开端用语、称谓用语、祈请用语、经办用语、征询用语、表态用语、承启用语、结尾用语,都有沿习下来的一些文言词语。使用这些专用语,增强了公文文体庄重色彩。

--------

1、公文的格式必备要求(简称三要素):标题、正文、版记。

(1)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2)正文: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3)印制版记:由发文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及两条横线组成。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上行文的,印发日期后接着排印“印”字;下行文平行文的,排印“印发”2字。

2、公文的字体和字号要求:

(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4)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5)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公文的标题包哪三个基本要。

惯用的句式表达:

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惯用的句式表达。祈使句是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特点是:语音强度一般比陈述句重,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句末用降调,较长的句子的后半部分几个音节速度加快。常常分为四类: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表示劝阻的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

如何学好应用文

公文的标题包哪三个基本要。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由此可知,公文标题一般包括发文机关、公文的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三个要素。

如下面这个标题:XX大学关于禁止利用学习时间举办舞会的通知

发文机关为:XX大学

主要内容为:禁止利用学习时间举办舞会

公文种类为:通知

公文各要素和标识简单介绍。

一、眉首部分

主要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

1.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标识时,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是指涉密公文的保密程度,分“秘密”、“机密”、“绝密”。新《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秘密”、“机密”、“绝密”公文均应标注保密期限。标识秘密等级时,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急件公文分为“特急”、“急件”两种。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标识时,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密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档案”二字组成,如“××省人民 *** 档案”等。对一些特定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函件)。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识位置是上边缘到版心上边缘25mm处,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在上边缘到版心上边缘 80mm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释出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还规定,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一般应小于22mmX 15mm。。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档案”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联合行文机关过多时,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如“×政发〔1999〕82号”,“×政发”指发文机关代字,“ 〔1999〕 ”指年份,“ 82号”指发文序号。整个意思就是××省人民 *** 在1999年所发的第82号档案。标识位置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代应用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l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形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从第2行起在与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对齐处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同时,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处一行,并下移红色反线,使红色反线与发文字号继续保持为4mm。

二、主体部分

主要标识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发文机关印章、附注等要素。

1.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概括而成的公文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组成,如《××省人民 *** 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省人民 *** 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通知》等。公文标题是档案内容的高度概括,文字要求准确、简要、概括,书写时要居中书写,用2号小标宋体字。回行时要注意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居中对称,间距恰当,做到既有美感,又要避免产生异义。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公文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书写时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必须同时报送几个主送机关的,可以用抄送形式;下行文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主送机关,但是,如果主送机关过多,则一般用规范的统称,如“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 *** ,省 *** 各部门:”等。标识位置在标题下空1行处,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形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3.公文正文。标识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后标全形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成文日期需要完整写出年、月、日,而且必须用汉字书写(“零”写为“O”)。成文时间标识时,右边要空4字。

6.发文机关印章。按照《××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试行)》“公文除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加盖发报专用章外,其他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盖印的位置一般应上距正文2mm~4mm。,以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为标准。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联合行文的印章: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办法》规定,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而旧《办法》只是规定,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档案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

7.附注。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上行文的“请示”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络人的姓名和电话。

三、版记部分

主要标识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要素。

1.主题词。是进行文献标引、储存、检索等工作的工具,位于附注之下,抄送机关之上,它是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的排列次序为:反映公文内容的主题词在前,反映公文形式的主题词在后。在单主题公文中,反映公文中心内容的主题词在前,反映公文分述内容的主题词在后;在多主题词公文中,反映公文内容的各主题词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形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2.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后标全形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四、其他

1.格式中的几个用线。

(1)在眉首与主体之间,一般用一条红色的间隔线。使用这条线的区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如中央、省委、地委、县委档案的间隔线中间有一颗红角星,行政机关如院、省 *** 、市 *** 、县 *** 的档案一般用一条连续的横线,中间没有红角星。这条线一般在发文字号下4mm处与版心等宽,用红色反线。

(2)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黑色反线,宽度同版心。

2.用纸。公文用纸一般用GBA 4型,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 ×2mm,纸张定量为60g/m2 ~80g/m2 的胶版印刷纸或影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横向耐折度大于或等于15次,不透明度大于或等于85%,PH值为 7.5~9.5。

3.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4.排版规格与印制装订要求。

(1)排版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2)印刷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 BI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3)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

5.页码。用4号半形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处。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与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公文的基本要素

公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五要素”):

主题——公文主旨的写作与表述要领;---灵魂

材料——公文的材料及特点,围绕公文主旨选材和使用材料的方法;---血肉

结构——公文的结构特征, 公文结构的基本模式及写作要求;---骨骼架构

语言——公文语言的使用原则及要求;---细胞

表达方式——公文的主要表达方法。---着装及服饰

发文机关名称是什么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要素。

简单概述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基本格式

为规范各单位的行文格式,现把公文的基本要求作一介绍,请各单位能按此执行。(普通档案资料也适用)

一、格式

公文名称:置于首页上方,一般用红色套印。(即红标头档案)

秘密等级:分为机密、秘密两种,注于公文首页右上角。

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置于档名称之下并居中。年份和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写在[]内,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如"嘉文广[2008]23号"。

标题: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嘉定区文广局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

主送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应置于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

正文:每自然段前空两个汉字。文中有结构层次的,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无正文说明:文章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不得取标注"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附件说明和附件:有附件的公文,应在正文之下、成文日期之上标明附件顺序和名称,或在正文相关处用括标注"见附件"等字样。但正文标题中已标明所批转、转发、印发、报送、转报、释出的档案的,不加附件说明,也不标注"见附件"等字样。附件应在用印页之后另起一页,并尽可能与正文装订在一起。

生效标识:包括印章和成文日期。用印应端正、清晰,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4至7个字(视印章的大小而定)。

成文日期以领导同志签发的日期为准。

二、字型

公文名称红头用小初号黑体字;正文和附件的标题均用二号黑体字(不加粗);正文用小三号仿宋体字;文中要突出层次的,第一层"一、""二、"…的用小三号黑体(不加粗),其他层次的用小三号仿宋体字加粗。

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片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公文中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码。

三、排版

1、页面设定: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排,每自然段前空两个汉字,一般每页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八个字。行距28磅。上页边距为3.0cm,下页边距为2.5cm,左页边距3.2cm,右页边距2.8cm,以留出左侧装订的位置。此类操作可在"档案-页面设定"中进行设定。

2、独字不成行:文中如果有单个字的不能单独成一行,可在"格式-字型-字元间距-间距-紧缩"中作调整。

3、序号排列:正文中如果需要分几个方面来说明的,会用到"一、××××......""二、×××......"等,此时在写完"一、××××…….",按回车键后会出现电脑自动编号的现象,此时须在工具栏内按一下"撤销键入键",然后自己再打上"二、×××……",这样就会出现正常的文字排版了。("1、….""2、….."同样操作。)千万不能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序号排版格式。

4、插入页码:凡超过两页的公文,都需居中插入页码。

5、正文和落款、日期的距离:通常以空三行为准。

6、附件:与正文空一行,顶格写所加附件的标题。

7、日期写法:正式档案需使用中文日期,如上报的、总结、请示、报告等,其他一般的文字材料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来标明日期,如通知。

公文的内容必须体现的基本精神?

c

公文的规范性标题指的是什么

公文标题是要素式标题,公文的规范性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构成。

完全标题形式为:“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

例如:**省人民 *** 关于开展**工作的通知

不完全标题形式为:(1)关于“事由”的“文种”

例如:关于治理**河流污染问题的报告

(2)“发文机关名称”“文种”

例如:**银行公告

(3)“文种”

例如:通告;会议纪要

基于公文的基本特点举例说明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庄重--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在语词方面,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及生造语词等。公文除了以双音节词为主外,还常用一些单音节词、多音节的公文专用词和介宾片语、"的"字结构等。 在语句方面,句子含义完整确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句脱离上下文不生歧义;过渡句少;一般都有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句子带有较多的限定性修饰词;泛指性无主句较多;"是……的……"形式的判断句较多,用以表达作者的见解、态度和解释。 在修辞方面,追求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炼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重内在美;修辞以消极修辞为主,重在选词炼句,慎用修辞格。

行政公文的基本功能为什么?

行政公文的基本功能包括:传达、沟通、释出、教育、记录。

对电动机起动的三个基本要求

变压器,电压,负载

行政公文的语言风格

一、应用文的主题

1. 主题的含义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图。应用文的主题,是事物的客观意义和作者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在文章中的高度统一。

作用表现在:首先,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使用;其次,主题统领文章的结构;最后,主题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都受到主题的制约。

2. 主题的要求

①正确。是指主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还要有益于时,有补于世。

②鲜明。是指作者的基本态度、文章的基本思想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用“直笔”。

③深刻。是在主题正确的基础上,要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提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④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材料的使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这个主题服务。

⑤新颖。即主题要有新意,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感受、主张、意见,不落俗套,不拾人牙慧,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确立主题的原则

①工作需要和写作目的。动笔之前,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主题必须符合行文目的,作者在确立主题时要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办公意图。

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确立主题要立足实际,要从个人、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所作的指示,所提出的意见和办法,所总结的经验,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③以丰富、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真实的材料,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4. 表现主题的方法

①显现法。又叫直接法,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用明确而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把主题表述出来。应用文大都用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题中见意,就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主题。

(2)开宗明意,就是开门见山,在开头部分亮出观点、点明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然后再逐步展开阐述。

(3)文中点意,就是在行文中,当叙述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主体部分自然引出主要论点或中心思想。

(4)篇末结意,就是在文章结尾处,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出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表明主题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大多数的应用文中,常常是开头点题,结尾重复强调,做到上下呼应,首尾圆合。

②对比法。又叫比较法,是通过文章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内容的对比来揭示主题。

(1)抑扬法,指对于要表现的人、事、物用有扬有抑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主题。

(2)疏密法。疏,指疏笔,即略写;密,指密笔,即详写。通过略写和详写的鲜明对比,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凡与主题关系密切,就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就略写。

二、应用文的材料

1. 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如人物、、数据、例证、原因、道理等。它包括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进具体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写作之前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要素,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的过程。有了切实、充分、具体的材料,构思才有依托,剪裁加工才有对象,写作活动才得以进行。

2. 材料的集

① 要求。首先是全面,着眼于一个“博”字。其次是深入,着眼于一个“透”字。第三是细致,着眼于一个“细”字。

② 方法。

a.观察,是作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比较持久的感知,记录所得的材料。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b.体验,即置身于对象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其价值在于它的“亲历性”。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以积累素材。

c.调查访问,即通过向知情人、有经验的人询问以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材料。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地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

d.阅读观听,就是从各种文献、音像资料中获取材料。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炼出正确的决策或论题。可以通过报刊剪贴、复印、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资料。

e.计算机检索。它是当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调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极为方便。

3. 材料的选择

掌握以下原则:

①符合文章主旨。凡是与主题有关,并能很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弃。对已经选定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决定详略。

②真实。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引文也必须认真核对,绝不能出错。

③典型。指材料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选材贵在精,精就精在“典型”上。

④新颖。一是新近发生的别人未曾使用过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如新人、新事,新方针、政策,新的统计数字,新成果,新发生的问题等;二是虽为人知却因被变换角度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4. 材料的使用

选好材料之后,要正确使用,应注意:

①量体裁衣,决定取舍。所谓取舍,针对的是一些法规性、指令性文书,多数材料只是作为写作的依据,不进入正文,虽然通过了挑选,但实际写作过程中还是要舍的。“量体裁衣”,是根据文章体裁不同,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剪裁加工。

②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用材料时,能直接说明和表现主题的,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说明、表现主题的,应置于次要地位。两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骨干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渡材料、交待性材料,要相应从略;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以把握的材料应详,读者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从略。

③条理清晰,排好顺序。对已选定的材料,应根据事物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规律或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好顺序,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合理搭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

大多数应用文,是选择若干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明主题。写作过程中,将同类型的材料结合使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整体表达效果。常用的结合方式有: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结合;具体材料与概括材料结合;文字材料与数字材料结合。

三、应用文的结构

1. 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2. 安排结构的原则

①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③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3. 结构的要求

①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②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③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4. 结构的内容

①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用。

②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连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③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体规定格式的文体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函等常用这种方式。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结。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希望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5)专门结尾用语式。就是在结尾处,用特定的用语结束全文。

四、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之,作者应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五、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1. 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体、单位,如书信、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体的写作,多用第一人称。有时,为简要起见,常使用无主句。有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简介、调查报告、会议纪要,为表明作者立场客观、公正,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常用第三人称写作。

应用文中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应用文中记叙的发展过程,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都是按顺叙,即时间先后为序来叙述。其原因在于,应用文重在实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用直接的笔法叙事、说理。倒叙、插叙、分叙等用得较少,只在通讯、消息、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才用得上。

应用文中的叙述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彩;线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为主,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其梗概。

2.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事理及人物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关系等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如解说词、广告词、说明书、简介等文体,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来写的。其他文体如经济文书、科技文书、诉讼文书、行政公文等,也常常借助说明的方法解释事理,剖析事理。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义说明要求“被定义者”和“定义者”外延相等,用语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义反复”;解释说明要求抓住要领,言简意明;分类说明注意根据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分类角度,再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各类的总和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比较说明运用时要求用来作比的事物与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确的相比点,尽量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举例说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应扼要,只需概述介绍,不必具体铺叙;引用说明要求引文要有针对性,要贴切,所引资料要认真核实,使之准确可靠;比喻说明应力求准确贴切;数字说明要求数字准确无误,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图表说明要求选择图表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表格的设计要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3. 议论

议论,即议事论理,是运用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特点是证明性,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

在应用文写作中,议论经常使用。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写作中的议论,与一般议论文中的议论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议论文中,议论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贯穿全文始终,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而在应用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议论居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只是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应用文的议论,一般也不需要作长篇大论,不需作复杂的多层次的逻辑推理,也不一定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个完整的议论过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论证的地方,取夹叙夹议的方法,或取三言两语的方式,点到即止,不作深入论证。

运用议论要注意,一要庄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当的阐明观点,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

结合实际如何学好应用文

语言是公文的基本要素,特殊的应用目的使公文的语言具有一系列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庄重——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在语词方面,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及生造语词等。公文除了以双音节词为主外,还常用一些单音节词、多音节的公文专用词和介宾词组、“的”字结构等。

在语句方面,句子含义完整确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句脱离上下文不生歧义;过渡句少;一般都有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句子带有较多的限定性修饰词;泛指性无主句较多;“是……的……”形式的判断句较多,用以表达作者的见解、态度和解释。

在修辞方面,追求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炼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重内在美;修辞以消极修辞为主,重在选词炼句,慎用修辞格。

公文的语言有没有深刻性

一、应用文的主题

1. 主题的含义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图。应用文的主题,是事物的客观意义和作者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在文章中的高度统一。

作用表现在:首先,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使用;其次,主题统领文章的结构;最后,主题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都受到主题的制约。

2. 主题的要求

①正确。是指主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还要有益于时,有补于世。

②鲜明。是指作者的基本态度、文章的基本思想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用“直笔”。

③深刻。是在主题正确的基础上,要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提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④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材料的使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这个主题服务。

⑤新颖。即主题要有新意,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感受、主张、意见,不落俗套,不拾人牙慧,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确立主题的原则

①工作需要和写作目的。动笔之前,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主题必须符合行文目的,作者在确立主题时要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办公意图。

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确立主题要立足实际,要从个人、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所作的指示,所提出的意见和办法,所总结的经验,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③以丰富、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真实的材料,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4. 表现主题的方法

①显现法。又叫直接法,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用明确而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把主题表述出来。应用文大都用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题中见意,就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主题。

(2)开宗明意,就是开门见山,在开头部分亮出观点、点明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然后再逐步展开阐述。

(3)文中点意,就是在行文中,当叙述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主体部分自然引出主要论点或中心思想。

(4)篇末结意,就是在文章结尾处,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出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表明主题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大多数的应用文中,常常是开头点题,结尾重复强调,做到上下呼应,首尾圆合。

②对比法。又叫比较法,是通过文章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内容的对比来揭示主题。

(1)抑扬法,指对于要表现的人、事、物用有扬有抑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主题。

(2)疏密法。疏,指疏笔,即略写;密,指密笔,即详写。通过略写和详写的鲜明对比,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凡与主题关系密切,就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就略写。

二、应用文的材料

1. 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如人物、、数据、例证、原因、道理等。它包括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进具体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写作之前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要素,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的过程。有了切实、充分、具体的材料,构思才有依托,剪裁加工才有对象,写作活动才得以进行。

2. 材料的集

① 要求。首先是全面,着眼于一个“博”字。其次是深入,着眼于一个“透”字。第三是细致,着眼于一个“细”字。

② 方法。

a.观察,是作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比较持久的感知,记录所得的材料。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b.体验,即置身于对象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其价值在于它的“亲历性”。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以积累素材。

c.调查访问,即通过向知情人、有经验的人询问以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材料。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地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

d.阅读观听,就是从各种文献、音像资料中获取材料。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炼出正确的决策或论题。可以通过报刊剪贴、复印、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资料。

e.计算机检索。它是当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调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极为方便。

3. 材料的选择

掌握以下原则:

①符合文章主旨。凡是与主题有关,并能很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弃。对已经选定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决定详略。

②真实。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引文也必须认真核对,绝不能出错。

③典型。指材料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选材贵在精,精就精在“典型”上。

④新颖。一是新近发生的别人未曾使用过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如新人、新事,新方针、政策,新的统计数字,新成果,新发生的问题等;二是虽为人知却因被变换角度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4. 材料的使用

选好材料之后,要正确使用,应注意:

①量体裁衣,决定取舍。所谓取舍,针对的是一些法规性、指令性文书,多数材料只是作为写作的依据,不进入正文,虽然通过了挑选,但实际写作过程中还是要舍的。“量体裁衣”,是根据文章体裁不同,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剪裁加工。

②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用材料时,能直接说明和表现主题的,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说明、表现主题的,应置于次要地位。两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骨干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渡材料、交待性材料,要相应从略;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以把握的材料应详,读者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从略。

③条理清晰,排好顺序。对已选定的材料,应根据事物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规律或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好顺序,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合理搭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

大多数应用文,是选择若干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明主题。写作过程中,将同类型的材料结合使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整体表达效果。常用的结合方式有: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结合;具体材料与概括材料结合;文字材料与数字材料结合。

三、应用文的结构

1. 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2. 安排结构的原则

①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③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3. 结构的要求

①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②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③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4. 结构的内容

①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用。

②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连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③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体规定格式的文体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函等常用这种方式。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结。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希望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5)专门结尾用语式。就是在结尾处,用特定的用语结束全文。

四、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之,作者应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五、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1. 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体、单位,如书信、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体的写作,多用第一人称。有时,为简要起见,常使用无主句。有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简介、调查报告、会议纪要,为表明作者立场客观、公正,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常用第三人称写作。

应用文中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应用文中记叙的发展过程,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都是按顺叙,即时间先后为序来叙述。其原因在于,应用文重在实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用直接的笔法叙事、说理。倒叙、插叙、分叙等用得较少,只在通讯、消息、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才用得上。

应用文中的叙述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彩;线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为主,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其梗概。

2.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事理及人物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关系等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如解说词、广告词、说明书、简介等文体,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来写的。其他文体如经济文书、科技文书、诉讼文书、行政公文等,也常常借助说明的方法解释事理,剖析事理。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义说明要求“被定义者”和“定义者”外延相等,用语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义反复”;解释说明要求抓住要领,言简意明;分类说明注意根据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分类角度,再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各类的总和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比较说明运用时要求用来作比的事物与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确的相比点,尽量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举例说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应扼要,只需概述介绍,不必具体铺叙;引用说明要求引文要有针对性,要贴切,所引资料要认真核实,使之准确可靠;比喻说明应力求准确贴切;数字说明要求数字准确无误,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图表说明要求选择图表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表格的设计要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3. 议论

议论,即议事论理,是运用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特点是证明性,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

在应用文写作中,议论经常使用。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写作中的议论,与一般议论文中的议论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议论文中,议论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贯穿全文始终,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而在应用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议论居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只是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应用文的议论,一般也不需要作长篇大论,不需作复杂的多层次的逻辑推理,也不一定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个完整的议论过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论证的地方,取夹叙夹议的方法,或取三言两语的方式,点到即止,不作深入论证。

运用议论要注意,一要庄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当的阐明观点,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

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

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在语词方面,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及生造语词等。公文除了以双音节词为主外,还常用一些单音节词、多音节的公文专用词和介宾词组、“的”字结构等。

在语句方面,句子含义完整确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句脱离上下文不生歧义;过渡句少;一般都有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句子带有较多的限定性修饰词;泛指性无主句较多;“是……的……”形式的判断句较多,用以表达作者的见解、态度和解释。

在修辞方面,追求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炼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重内在美;修辞以消极修辞为主,重在选词炼句,慎用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