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法名句_关于书法的名句
1.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2.书法经典名句(书法经典名句大全)
3.关于练习书法的名人名言名句
4.有关书法学习的名言
5.书法的名言名句
6.书法常见名言
7.最励志的书法名句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我国有很多的名人书法家,他们写作的书法名言影响深远。下面我给你带来的是书法家的名人名言大全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经典版)
1) 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锁者,染于俗吏。唐.孙过庭《书谱》
2) 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蘼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3)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4) 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5) 论书者曰苍,雄,秀,余谓更当益一?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清.刘熙载《艺概》
6) 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曲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貌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
7) 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8)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9)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0)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11) 六.结体章法辩正安排
12) 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
13) 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清.刘熙载《艺概》
14)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15) 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6) 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17) 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18) 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9) 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缉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惟王右军为妙。宋.姜夔《续书谱》
20) 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最新版)
1)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2)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3)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5)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6)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7)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8)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9)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10)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11)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2) 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13) 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清.笪重光《书筏》
14)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5)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6)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清.冯武《指意》
17)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唐.李世民《笔法诀》
18) 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9) 鹰隼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虺翟备色而翱翱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宋.朱文长《续书断》
20)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清.冯武《书法正传》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热门版)
1) 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2) 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3) 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4) 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5)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6) 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7) 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8) 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9)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10)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11)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12)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贴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13) 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
14)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5) 唐太宗曰:吾少时观阵,即知强弱。今临古人书,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清.梁章钜《学字》
16)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贴,笔画地步,必比古贴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转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氧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7) 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18) 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9) 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20) 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看了书法家的名人名言大全还看:
1. 关于练习书法的名言
2. 小学一年级可写用于书法的名人名言
3. 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4. 励志名言名句书法大全
5.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书法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书法与人生励志名句如下
1、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3、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4、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解析: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龙。 这是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之妙。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 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书浓纤折中,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6、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陈善
书法经典名句(书法经典名句大全)
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书法作品当中的名言警句具有深刻的哲理,值得人们赏析。今天我为你分享的是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赏析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1)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2)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3)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4)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5)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6)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7)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8)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9)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0)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11)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2)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3)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4)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15)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6)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17)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8)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9)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20)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推荐
1) 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人品既殊,识见亦异。有耳鉴,有心鉴。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乎何带,明如亲睹,不俟终阅,此谓识书入神,心鉴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3) 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4) 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5)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笔**》
6) 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成,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清.宋曹《书法约言》
7) 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北宋.赵构《翰墨志》
8) 临书安贴之方,至秒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睥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食,悬历岁月,乃今稍称矣。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9) 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万川会海,成功则一。明.项穆《书法雅言》
10) 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11)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12)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3)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14)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5)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16)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清.梁献《学书论》
1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唐.孙过庭《书谱》
18)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清.钱泳《书学》
19)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20)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赏析大全
1)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2)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3)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明.项穆《书法雅言》
4)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5) 但能精求,自可意得;思之不已,神将告之;理与道通,必然灵应;有志小学,可不勉欤!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唐.张怀灌《书议》
6) 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7) 运笔柔则无芒角,执手宽则多缓弱,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行慢,拘则乏势,放或少则,纯骨无媚,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书病如此其众,惟积学渐成者,当求摆脱入究竟三味,此宜有墨池笔冢,终身于是。然书法须得天然,至功力亦不可弃。宋.董炯《广川书跋》
8)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9) 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10)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齐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明.项穆《书法雅言》
11)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2)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13)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4)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15)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6)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17)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8)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9)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20)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看了书法作品的名言警句赏析还会看:
1. 书法作品名言
2.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
3. 书法名人名言作品欣赏
4. 名人名言书法作品
5. 格言名句书法作品
关于练习书法的名人名言名句
夫字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如,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
书之妙道,神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清.冯武《笔髓》
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蔡邕《九势》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唐.张怀灌《书断》
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唐.李世民《指意》
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语》
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清.华琳《南宗诀秘》
有关书法学习的名言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书法的名言名句
1. 书之妙道,神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2.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3.学习书法的名言
4.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5.天道酬勤 书房 诗词 书法客厅十字绣字画 丝线精准印花
6.你说,经年醉梦,枉自拼凑。后来,几许相思,提笔言休。你说,无意弄愁,西窗烛剪凭谁寄。后来,花眠人散,枯墨洇绢璇泪滴。你说,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后来,荼蘼散尽,韶光阑珊; 你说,红豆依旧,水静莲香;后来,叶凋枝残,冷雾薄霜; 你说,衣袂飘飘,笑靥浅浅;后来,咽泪装欢 ,奈何眼穿; 你说,竹泪斑斑,寻许仙西子湖畔;后来,人 疏影浅,觅织女鹊仙 ——雨碎清明 《你说, 莫失莫忘; 后来 ,梦里花凉》
7.奋斗 人生迢迢路坎坷 勇往直前莫退缩 装饰字画励志书法
8.励志书法名言警句
9.学习书法励志名言
10.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1.生命随年月流去 随白发老去 随着你离去快乐渺无音讯随往事淡去 随梦境睡去 随麻痹的心逐渐远去 我好想你 好想你 却不露痕迹 我还踮着脚思念 我还任记忆盘旋 我还闭着眼流泪 我还装作无所谓 我好想你好想你 却欺骗自己我好想你 好想你 就当做秘密 我好想你 好想你 就深藏在心 ——吴 青峰 《我好想你》
1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书法常见名言
书法的名言名句如下:
1、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2、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灌)
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灌)
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灌)
说起练习行书,很多人表示在有了一定基础的前提下,首选当是《行书千字文》。
《千字文》原本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才子周兴嗣所编纂的千字韵文。梁武帝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便命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字,以便于日后的书法练习。
历史上誊写《千字文》次数最多的者,莫过于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相传智永誊写了八百多本《千字文》,奈何抵不过历史的烟云,到如今遗留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且都不清晰辨认出其字。
《行书千字文》写于赵孟頫晚年时期,是其一生书法最为老辣、娴熟、精湛的时期。其书法没有用唐宋时期的意趣,而是直追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韵味,颇有魏晋书风之感。
最励志的书法名句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那么常见的书法名言有哪些呢?下面我给你带来的是书法常见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书法常见名言(经典版)
1)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3)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4)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5) 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
6) 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到末,少有枯燥处。今往往多以燥理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挚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所忌也。南宋.陈僬《负喧野录》
7) 董文敏谓:书家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清.梁章距《学字》
8) 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9) 笔在指间常欲其灵活,故能换笔。如遇转折处,不能换笔,势必生扭硬掣而过。其画必成侧锋,必成扁形。试观怀素草书,如惊蛇入草,屈伸自如,如铁丝一团,绝无偏侧。又观鲁公争座位贴,满纸皆成圆形,无一侧锋。古人云,鲁公皆用圈笔,实皆用换笔也。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10) 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1)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2) 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
13) 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4) 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
15) 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6) 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7)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8)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20) 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书法常见名言(最新版)
1) 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2)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东晋.卫铄《笔阵图》
3) 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
4)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
5) 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6)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之,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挚;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宋.姜夔《续书普》
7)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始免堕飘二病。清.刘颐载《艺概》
8) 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9) 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10)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1)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12) 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宜。唐.李世民《笔法诀》
13) 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4)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15)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6)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17)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18)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20)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书法常见名言(热门版)
1)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东晋.王羲之《笔势论》
2) 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倒出,取势加功,诊候调停,偏宜寂静。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唐.张怀灌《论用笔十法》
3) 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书学详论》
4) 凡事有志竟成......。清.梁献《学书论》
5) 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则其功夫全弃,但有佳处,岂忘存录!唐.李嗣真《书后品》
6)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唐.孙过庭《书谱》
7)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8)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9)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0)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11)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2)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3)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4)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5)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6)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7) 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8) 近世士人多学今书,不学古书,务取媚好,气格全弱,然而以古并之,便觉不及;岂古人心法不传而规模形似,不足以得其妙乎。宋.周行己《浮止集》
19) 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清.郑板桥
20) 学者贵于慎取,不可遂为古人所欺。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看了书法常见名言还看:
1. 常用书法名言名句
2. 关于练习书法的名言
3.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书法
4.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5.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6. 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最励志的书法名句:
1、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
2、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3、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4、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5、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6、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