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现在估价多少元

2.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思想

艺术签名千帆怎么写_千字艺术签名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详细介绍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 用散点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临摹画制作精美,也是一种商业艺术,它更是你收藏,赠给亲朋好友的绝佳艺术礼品!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摩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书画上除了作者 的题跋和钤印外,往往还有收藏者的题款和钤印。我国有这样一幅名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呢?

《清明上河图》真迹惊现世间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根据专家统计,《清明上河图》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清明上河图》

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兵火,几遭劫难,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曾把玩、鉴赏留下了几许妙语佳话,更有许多待揭之谜。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参考资料:

/bk.baidu/view/7998.htm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现在估价多少元

1.巴勒莫地图位置

排名不分先后。在我看来,所有上榜的都一样美(鸡,你真美)

克罗地亚98世界杯主客场队服

1998年法国世界杯最大的黑马是克罗地亚。克罗地亚曾经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脱离南斯拉夫独立,但不久前南斯拉夫陷入混乱,战争没有直到1995年才结束。克罗地亚首次出现在舞台上是在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在那之前,没有任何关于克罗地亚的东西。是南斯拉夫,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格子军。在布拉泽维奇和他那顶神奇的宪兵帽的带领下,一路杀入四强,甚至把未来的冠军法国队逼到了绝境。如果不是t代表图拉姆克罗地亚人可能会给世界一个更大的惊喜。当时,克罗地亚队除了苏克他的左脚会拉小提琴,主客场队服让球迷们着迷。相比1996年欧锦赛整体红白格子的死板,不对称格子让整套球衣更具动感,而客场球衣则完美兼顾了美感和格子作为球队象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球衣在中国风靡一时许多业余球队和球迷选择了这种制服。

可惜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克罗地亚输给了法国,但我们也看到了克罗地亚的成长。

尼日利亚世界杯球衣

日前,著名球衣网站LaCasaca评选出了2008年世界足坛50件最美球衣。世界杯期间,尼日利亚著名的爆炸衫先出来的。

尼日利亚美国国家队s世界杯主场球衣几乎毫无悬念坐上年度最美球衣的宝座。耐克被称为史上最时尚球衣的s设计,让尼日利亚这件制服很有名。世界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在全世界卖断货。这件球衣好看不好看,可能别人也会附和。有人很爱,有人不同意。但是,不可否认,这件球衣是2008年最受关注,话题度最高的一件。就连和尼日利亚球衣一起发布的训练服也可谓是精品,在球迷圈和潮流圈都是极受欢迎的。可以用难求来形容。

绝版国足黑金龙衫

尼日利亚s人气战袍,最美球衣第二名是国足绝版黑龙战袍,一件战袍的价格被炒到了上千元。这件运动衫饰有黑龙图案金边。这件球衣被称为龙纹衬衫,颠覆了过去国足传统的红黄白球衣,气势磅礴。上线后,受到了粉丝们的一致好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款史上最具特色的国足球衣并未正式发售,排名年度第二,只是名存实亡。

它很遗憾,这么漂亮的球衣是不打折的,有些人通过特殊渠道买了,但是因为不打折,所以价格也很高。

虽然我们国足踢得不好,但是我们的球衣很好看。

巴黎圣日耳曼/19主场球衣

许多俱乐部主场球衣其实都有标志性的线条,大麦胸前的红色纵条纹就是其中之一。也有很多粉丝调侃说,耐克的设计师们每年只需要改变条纹的宽度或者添加一些白色的点缀,就可以完成大巴黎新家球衣的设计。然而/19赛季却让人大跌眼镜。声波一样的竖条纹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

总的来说还是保持了主场球衣的传统,不会有明显或者大胆的改动。俱乐部的特殊标志会像国家队球衣一样印在衣领和后衣领上。

尤文图斯-19赛季主场球衣

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觉得尤文图斯的球衣很好看。阿迪达斯和意甲冠军尤文图斯俱乐部联合推出了这支球队全新的主场球衣。全新球衣在保持传统黑白配色的同时,用独特的条纹组合,向过去致敬,不断重塑自我。

新的条纹组合设计包括球衣正面的两条纵向条纹和背面的一条纵向条纹。经典元素的新排列和组合简单而大胆,为足球风格的领导者提供了更现代的外观。此外,新泽西还用了俱乐部的现代新徽章和新的衣领设计。

本赛季的主场球衣完美诠释了俱乐部的核心理念的新设计,——“黑白和更多,这将贯穿俱乐部所做的一切,成为彰显其创新和不妥协精神的驱动力。

哥伦比亚世界杯主场球衣

哥伦比亚的主场球衣也是脱胎于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最经典的主场球衣。球衣两面均用蓝色和红色设计,在展示哥伦比亚国旗颜色的同时,重新诠释了20世纪90年代的设计。带有醒目蓝色和醒目图案的客场球衣,脱胎于哥伦比亚人在特殊场合佩戴的传统围巾。

详细来说,单词UNIDOSPORUNPAIS印在运动衫的领子上,意思是团结就是力量。

阿迪达斯首次将Climachill技术应用于足球队服的设计中。Climachill科技用先进的零度钛丝和Climachill降温纤维,配合透气网布,为玩家在游戏中提供最大限度的清新干爽。球衣搭配海军蓝短裤和红袜子。袜子的正面也标有“FCF(哥伦比亚足球协会),而**、蓝色和红色的位置与哥伦比亚国旗上三种颜色的顺序相吻合。

阿森纳-20赛季主场球衣

今天,阿迪达斯足球和英超阿森纳俱乐部共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新的主场球衣向过去阿迪达斯球衣的经典设计元素致敬,并融入了鲜明的现代设计理念。这一系列为双方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第20季全新主场球衣用红白袖经典设计。白领的领口略高,一条黑色边框装饰的红色条纹贯穿其中。袖子周围也设计有同样的黑色边框和红色条纹。此外,阿迪达斯标志性的三条纹设计以醒目的亮白色出现在球衣肩部。

巴塞罗那-20赛季主场球衣

在新的一季中,不同于传统家居条纹衫的布劳格拉纳,第一个方格图案的设计灵感来自巴塞罗那的独特广场街景。这个社区充满了创造力,它的居民被公认为这座城市的基石的未来。

2015-16赛季,巴萨美国队的球衣被横条纹取代,棋盘图案只是改变球杆的第二次尝试。的常规形象,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著名的配色诠释巴塞罗那

该球衣用高性能针织面料,配备最新的Vaporknit技术,通过性能和美观提高速度。胸前和后背明显的网孔是根据运动员精确绘制的热量和汗水数据,提供最佳的通风性能。巴塞罗那新一季的家装包括蓝色短裤和饰有红边的蓝色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节设计,球衣的衣领装饰有加泰罗尼亚Senyera国旗。热切希望/坚持

马德里-20赛季客场球衣

新球衣用了现代的深蓝色和金色基调,与音速纹路设计相搭配。这象征着球迷们为马德里赢得世界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欢呼和呐喊。第十冠。金色细节是球衣的点睛之笔,象征着俱乐部很多成就,包括第十个冠军后的三个冠军联赛冠军。这件球衣紧密结合了球迷、球队和过往的成绩,在新赛季陪伴着球员。

新泽西和主场球衣一样,充满了马德里球迷不懈追求冠军,和俱乐部s创造新的辉煌,实现辉煌的强烈愿望。马德里是一支独特的球队,拥有全世界球迷的支持和影响力。的每一场比赛都会受到球迷的欢呼,鼓励他们取得胜利,所以无论在哪里踢球,球员永远不会孤单。

AC米兰——第20个赛季的第二件客场球衣

AC全新的第二客场球衣是球迷的象征精神和狂热。它在米兰的怒吼在米兰球迷活动中,又率先拉开了AC米兰新赛季20强赛的序幕美国的第一队回到训练中。

ACs全新2号客场球衣注入了红黑军团的青春与活力,并以大胆独特的平面设计向俱乐部创始人兼创始人赫伯特基尔平的经典名言致敬:我们是魔鬼的老师。红色是我们的颜色,红色是火焰,黑色是我们给对手灌输的恐惧。新泽西是由彪马久经考验的干电池技术。具有极佳的透气排汗功能,能迅速将皮肤的水分或汗液吸收到衣服外层。即使在剧烈运动中,它也能保持皮肤舒适和干燥,有助于更好的体育场表现。

2.巴勒莫地图位置

汉朝,云达钦(古罗马),清人称意大利,今意大利也,常为泰西(欧洲)讨国。秦位于太西之南,三面环海,前方有一大岛。一个是撒丁岛,另一个是西西里岛。秦朝强大,数千里,四百余城,以罗马为首都,以米兰、都灵、翡翠城、热那亚、那不勒斯为雄城。

周时,大秦共和国人,自号罗马。其政治分为三部分,即元朝元老、统治者和会议参与者。当时的大秦还很弱小,不敌邻国,经常俯首称臣。在海(地中海)的南面,有迦太基,强大到想让汉尼拔和大秦合并。秦王生气地说:我万里,千车万车,不值一战?虽然你死了,但你还活着。汉尼拔通过北部山脉(阿尔卑斯山)进攻大秦,敦促他的人民说,如果你进入罗马,在朝鲜吃东西,你可以不要问你的孩子,黄金和丝绸。国王笑着说。我有孩子,黄金和丝绸,但它给你的!我我听说魏要活捉赵和齐夏侯_的孙子能围住魏!于是过河敲锣打鼓去攻打他的国家。汉尼拔战败,割据北方海域,从此一蹶不振,最后与秦国合并。

图-汉尼拔行军路线

秦朝的东面有马其顿和万里,是秦朝的敌人。王跃:秦陈科。秦王说:我有十万把剑要磨,我的头可以考验我的锋芒!四战之后,马其顿灭亡。哈德良以北的大秦叶强长城,南有迦太基,东有耶路撒冷,西有直布罗陀,千帆隔着内海,还有千军万马奔腾的平原。

当时汉武帝之前,跟匈奴有点关系。当他听说秦是西帝时,他说:如果秦人到了,我能打吗?关于:不要!这首先是和匈奴有关的。皇帝生气地说:我把匈奴当孩子,把秦当土狗。来,有死无生。秦对韩的巨大恐惧往往会导致未来。常安、万里与罗马交替,秦人贪其利,虽远不惧。因为货物容易有丝绸,所以人们称之为丝绸之路。

孝武太原二十年,罗马国王迪奥多将死于西,分为罗拉和次子,其西为西罗马;东方的拜占庭和首都君士坦丁堡。它的城市是内海和黑海的咽喉,是东西方之间的要冲。虽然拜占庭只存在了一千年,但它的潜力下降了,它的国王被取代了。

明朝景泰,西亚有个奥斯曼国家,早就想要君士坦丁堡了。拜占庭国王的特使说,如果你向万户侯投降,你不会灭亡。背诵文天祥宋代诗人王的诗说,人生自古谁也没有死,但他的心会照耀历史。但是,就这么死了。王果被困在阵中,所有的人都在哀悼或正义,所以他躺下哭泣。

在唐代宗,西罗马是法兰克王国的土地。数百年来,文学和艺术在这个翠绿的国家繁荣发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倡新技能,泰国西部所有的国家都被他们震惊了。他们都说,它所有其他学者对开拓文明的贡献是什么?

几百年后,穆宗在清朝的时候,韦斯

这个系列命名为《山海经-地图帝》,以《山海经》的视角,用古文书写世界各国的历史。历史不分左右,古史不分地理。如果你有什么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3.巴勒莫景点

1.埃特纳火山是欧洲大陆最高的活火山,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陶尔米纳是西西里最著名的度胜地,也是西西里最美丽的城镇。3.西西里岛是意大利的美丽之源,各种属性的旅游目的地都值得探索。4.巴勒莫大教堂是推荐理由:风格各异的教堂,巴勒莫的标志性建筑,一本记录西西里的活历史书的历史。5.Cefalus推荐理由:这里有西西里最美的海滩,主要位置《天堂**院》。6.坦普尔谷。推荐理由:世界文化遗产,西西里岛之一最迷人的景点。7.陶尔米纳希腊剧院。推荐理由:具有希腊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迹。西西里第二大剧院。雪城大教堂推荐理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作为主要位置,雪城9个最好的景点之一。火鸡台阶推荐理由:白色波浪形台阶,纯净美丽的悬崖10。美丽岛推荐理由:嵌入峡谷的心形沙滩,陶米尔那必游景点之一。

4.巴勒莫在哪

你好,我是cm0304最忠实的玩家。我玩了6年了。

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就问我。你不客气。克朗普在荷兰联赛。荷兰人(余华或者海伦,我忘了是哪个了)27岁开始,身价不到100万。他拥有顶级后卫的所有数据和能力。而且超级稳定。你能以低于2M的价格买到它。迪索托在国际米兰,阿根廷人22岁。很有能力,但也便宜。MitchellFerry是意大利人,21岁时在巴勒莫开始接触gear。起步档不是很强,过了几年就是跃进型了。赛季平均抢断8次以上。开盘价50万可以飙升到12M。后场全能人才。根据法律,乌鲁西捷克人,从26岁开始,在佛罗伦萨算外援。一年后,捷克共和国赢了。它加入欧盟时不能算作外援。你可以以460万的价格买下它,如果它s身价4.6m,个人认为cm0304是除卢西奥外最强的中后卫。能组织全队的防守。船长天然材料!哦,拜仁美国的防守队员真的很好,而且不贵。另外,开档的时候去找合同到期的球员找油。必须两个人免费签名。一个是波兰的DMC卡鲁兹尼,一个是尼日利亚的中后卫(名字太别扭记不住了)。这两个玩家都是很实际很实用的玩家,而且都是免费的,所以起步要快,一会儿就没了。都可以通过劳动证。好吧,我我先给你推荐这些,你先试试,如果效果好,我我给你推荐一些。

5.巴勒莫走哪条线

里斯本;阿尔巴塞特;巴勒莫,雷焦卡拉布里亚;雅典。

里斯本位于葡萄牙西部,北临辛特拉山,南临塔古斯河,距离大西洋不到12公里。它是欧洲大陆最西部的城市。里斯本是一个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国际城市。现在是葡萄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也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

受大西洋洋流影响,里斯本气候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月和12月平均气温8,7月和8月平均气温26。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阳光明媚,温暖宜人。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思想

无价之宝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幅长卷用散点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br>

<br>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br>

<br>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br>

<br>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br>

<br>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样样俱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br>

<br>《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br>

<br>这幅是清明上河图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br>

<br>

<br>

<br>

<br>

<br>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

<br>

<br>

<br>

<br>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尘埃历尽———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一书(山东画报出版社),记述了《清明上河图》历尽劫难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该书的部分内容。

<br>

<br>奸臣严嵩夺画酿冤案

<br>

<br>严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与其子严世蕃依仗权势,巧取豪夺了大批书画古玩。

<br>

<br>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二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货,便以此要挟王忄予,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忄予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忄予害死,临摩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br>

<br>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获编补遗》中却是另一种说法:严嵩党羽鄢懋卿总理淮、浙盐政,胡宗宪总督吴、越兵事,他们都为严嵩搜罗名字画。他们得知《清明上河图》在已故内阁首辅王鏊家时,便去索购,但王家富甲一方,不为钱财所动。无奈之中,二人找严嵩府上装裱匠汤臣商议,汤与当时镇防蓟州的王忄予素有来往,对王忄予之子世贞、世懋有仇,因此鼓动王忄予买画,但王忄予亦购不来。汤臣便设计让王忄予把苏州人黄彪临摹本买来献嵩,又在严嵩高兴时将真情告知,严嵩窘怒,遂杀王忄予。

<br>

<br>清代人《清夏闲记》上又载:太仓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嵩子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当时汤臣恰好在旁。从前王忄予巡抚两浙时,见汤贫困潦倒,便将他推荐给严世蕃。汤臣不思报恩,反想构陷王忄予以求发达,便对严云:此画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见过,王忄予送来的是赝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世蕃细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时俺答部进犯中原,王忄予为蓟、辽总督,严嵩父子乘机将他害死。后人曾据此写过《一捧雪》一戏,只是将《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怀古。

<br>

<br>以上几种说法虽然各执一词,但都与事实有些出入。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忄予买过“名画”,王忄予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只是南方人“王”、“黄”不分,黄彪应是王彪而已。

<br>

<br>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br>

<br>度尽劫波终得归宿

<br>

<br>《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矜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br>

<br>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br>

<br>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br>

<br>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br>

<br>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br>

<br>1946年,中国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br>

<br>《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这儿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地。

此人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详细介绍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 用散点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临摹画制作精美,也是一种商业艺术,它更是你收藏,赠给亲朋好友的绝佳艺术礼品!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书画上除了作者 的题跋和钤印外,往往还有收藏者的题款和钤印。我国有这样一幅名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呢?

《清明上河图》真迹惊现世间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根据专家统计,《清明上河图》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清明上河图》

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兵火,几遭劫难,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曾把玩、鉴赏留下了几许妙语佳话,更有许多待揭之谜。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奇怪的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