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_中华经典名句书籍
1.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什么
2.高三的学生读 于丹的 论语 是否有帮助
3.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4.《于丹论语心得》1000字读后感
5.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6.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暑读书实践报告(精选5篇)
艰辛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你收获了什么?不如认真地做个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践报告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暑读书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暑读书实践报告1
这次校园读书节活动从3月14日布置到3月25日结束,历时二周。虽然活动开展得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总体看各班级的准备是用心的,师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活动的效果是精彩的,活动中都潜移默化地注重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阅读、用心感受、互动交流的良好读书习惯。应该说通过搭建这个读书交流活动平台达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的预期活动目的。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
一、领导重视,老师支持,确保读书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有三点体现:
1、3月21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通过校长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了解了校史,明确了读书节的意义,为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
2、学校领导分成六组,校长、书记全程调控并深入班级参加活动,副校级领导和各位主任分别负责各年级评比,做到了检查细致,记录详实,总结全面,评比公正。
3、各班级都建立了“好书交换站”,完善了班级图书角建设,图书种类繁多。“图书漂流活动”有47个班级达到了“献两本看百本”中的100册以上的献书数目要求,总计献书6315册。其中献书超过200本的是4.4共210本,4.9共200本。献书活动完成,但“看”还要在后续的“图书漂流”活动中不断落实。
二、班级学生读书交流活动标新立异,各具特色。
从各领导深入班级参与活动的总结来看,主要体现二点:
1、50个班级都能围绕学校总主题自拟符合班级活动内容的题目,做到了题目与活动内容的相统一。板面设计美观大方,凸显活动内容。
2、在学生的读书交流汇报中,突出体现了“读书,感悟,交流”的活动形式。50个班级50种展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活动效果。
效果一:亮点突出,匠心独运。
1.召开的主题是“读书伴我成长”,通过读成语,谚语接龙,读书感受,讲故事说体会,把古诗分成“春夏秋冬”背诵,让学生知道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2.取“读书抢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读书方法中掌握读书小窍门,达到了学习方法共享的目的。
3.《诵中华经典 做少年君子》的主题活动紧紧围绕一年四季进行古诗汇报。学生古诗的积累量很大,并能有韵味背诵,看出老师在平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进行训练和指导。在班级的板报上有这一年半长的时间为同学们发的“书香奖状”,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把读书活动做到了常抓不懈,细致有效。
4.读书活动是围绕有关“春”的好词佳句诵读展开,背诵“春”字的成语及有关“春”字的名言名句,交流自己根据老师按季节布置写的“春”日记,并且能根据活动设计的内容不同,配上了钢琴曲及古筝曲,带领孩子们进入美的意境,享受读书给大家带来的美的感受。老师的用心,学生就会有收获。
5.突出的亮点之一是学生的诗词诵读非常精彩,每个学生读得有韵味,有感情,看出平时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之二是通过这次读书课汇报既展示汇报了前一个阶段学生的读书收获,又表彰了先进,同时也向同学们进行了好书推荐,明确了下一次的读书汇报的任务。
效果二:活动培养锻炼了班级小主持人。
通过活动开展,培养和锻炼提高了班级小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和学生们查找、搜集资料的整理能力及表达能力,涌现出了一批声音好,形象佳,口才出色的优秀的小主持人。但极个别的小主持的口才表达能力还急待加强训练和提高。
三、建议。
个别班级、班主任对“读书交流活动”落实力度有差异,开展的形式单一,希望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注重解读活动要求,能用更加认真的态度诠释自身过硬的业务能力。也倡导我们每一个人把终身学习做为终身不变的追求,能够跟上孩子们日新月异变化成长的今天。虽然一节课的读书活动结束了,但读书是永远的,学生们读书的热情和兴趣的激发以及读书习惯的培养还要继续。我相信,我们只有把读书当做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只有你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你的独辟蹊径,你的班级,你的学生,我们的校园才会处处洋溢快乐,飘满书香,才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才会更有质量。
我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暑读书实践报告2一、 课题选择依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同样也是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结晶。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读书可以开拓视野,读书可以使人进步。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前人优秀的文化成就,这就是所谓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读书是很重要的。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它使得人们的生活圈子通过网络来传播,它把人们的生活压缩成了一个"朋友圈".当今,人们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去获取资信和消息,而不再是通过书籍。
书籍,正在被人们所慢慢遗忘。
如果这种现状持续下去,未来中国社将会出现新人群:书盲。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做出了此次调查。
二、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2、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完善合理的阅读结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了解书籍的重要性,提高其阅读的品味。
三、课题研究价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来源。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而其作为阅读群体则更是社会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很强,阅读潜力无限大。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文阅读的格局。如何引导大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选好书、多读书、读好书来提高素养。首先要认清大学生阅读现状,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掌握大学生的阅读规律,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给予广大同学指导和帮助。
四、组织实施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2日—20xx年4月27日。
调研主题:大学生读书现象调查。
调查的对象:高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研方法:针对大学生读书情况,我们用问卷调查,在网络上向高校的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五、调查结果统计
略
六、大学生阅读现象分析
(一)阅读兴趣不足
在当今应试教育和以分数衡量的教育标准之下,大多数学生从开始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而繁重的学业负担,也使学生应接不暇,更不要说培养阅读品书的兴趣了。所以在这样一种与"读书和品书"格格不入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自然很难养成大量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二)社会"功利化",读书也"功利化"
从上述的调查看出,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更多是把书籍当作充实自己的工具。这源自于当今社会偏向"功利化"的价值观,就像从小从父母口中听的"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等较为现实的价值观。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所选择的书籍,也都是充当可以提高自身或者当作一种"敲门砖"的一种工具,而并非真正为了品书。
在当今社会大众媒体的聚光灯下,我们可以从互联网等等各种途径去获得各种消息,而并非再从书籍当中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一个相对急速的环境也是一种"功利化"的体现。
(三)阅读选择"文盲化"
在当今媒体行业的昌盛下和选择的多样性。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看书的选书的技巧,也没有一种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看什么书,为什么看这本书,这样就导致了一种盲从,造成了当代的一种阅读选择"文盲化".
(四)静不下心,读书习惯难养成
没有制定读书,自制力不够强,没有树立正确的读书价值观。大多数学生没有摆正读书的正确态度,他们更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等大学活动,却认为读书很难给自己带来快乐,觉得读书比较枯燥并且浪费时间,没有将读书学习作为自己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总是不能够静下心去读一些有意义的书。
(五)外界可提供的阅读条件不完善
学校虽然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但有关读书方面的很少。从学生对学校图书馆满足度调查中得知,学校图书馆虽然藏书丰富,但藏书质量和选择的状况不佳。图书馆的书往往不是学生想读的书,并且年代久远、更新速度慢等都是无法吸引大学生阅读的原因。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系统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七、建议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来说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并多提供各种类型的纸质书,加快书籍的更新和积累。其次,图书馆的书需要更均衡,而不能偏向某一类的学科。
此外,大学生容易受风尚的影响,校方应该努力让校园阅读成为一种风尚,使学生群体整个处于一种积极阅读的氛围当中,那么,阅读将可能成为大家的每日需要,变成一种"悦读"了。因此,学校可以多方面加强和开展有关于阅读方面的活动,比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日,评选推荐最佳书目之类的活动来增加学校的读书氛围。学校也可以开展有关于阅读的课程。
最后,老师应当就学生书目的选择给出建议并指导学生阅读技巧。老师作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指明灯,培养兴趣上的引路人,所以在阅读方面,老师也可以适当去指引学生。其次,老师可以挖掘出具有鲜活思想文化的同时,又向学生推荐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缓和他们对阅读产生的浮躁心理。
2、从学生个人来说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综合能力的人,大学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有关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而应该广泛地涉及各个方面的书籍。
所以大学生必须建立一个正确的.读书价值观,学会去细细品味书籍当中丰富的理念和精华,而非过于功利性地去阅读,仅仅只是为了读而读。积极参与学校学院所举办的关于阅读的活动,努力争取做到实处。
就读书方法而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是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在广泛阅读的时候可以了解书本的目录、序言、后记和书的主要内容,只要觉得有兴趣的书都可以广泛地阅读。在精读的时候,要挑选不同种类书目中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尤其注重读书笔记,了解书籍的主要思想。
八、课题研究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有关大学生读书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整体的"功利化"价值观下,出现了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功利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缺失等的问题。同时,在当今发达的信息媒体时代中,互联网等各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纸质书的地位弱化。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尽量的多阅读,将会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同时,高校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组织开展倡导阅读的活动,鼓励健康阅读良好风气的形成。
在中国政治制度日渐成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文化软实力却跟不上硬实力的步伐,这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
在未来,综合素质的人才将会是推进我国的重要人才动力。大学应该成为优秀社会主义文化与风气塑造者的摇篮,而大学生平时也应努力地多阅读、爱学习、勤思考,做到博学多才、文明有礼,让其变成我们的立身之本。只有高素质综合文化人才的发展壮大,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旺,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民族自信心的增长,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尽管调查样式不能概括太多,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调查中显示的不仅仅是一些数据,更是一种读书理念,一种价值取向。大学生们应该更积极对待阅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综合素质的人才。社会也应该减少功利性的风气,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暑读书实践报告3暑期即将结束,随着“80后的尾巴”纷纷毕业,拿过接力棒的90后大学生们在这个暑全面登场。悠闲的夏日时光,90后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这个新兴群体,正如何以暑为“试验场”,迎接步入的现实社会。
社会,想多了解一点
“欢迎来到熬吧读书会,今天是我们观影沙龙的第一期……”湖南商学院20xx级学生邓博,在这个暑正式成为熬吧读书会的负责人之一。从活动策划、宣传到现场组织、主持,邓博一人挑起了重担。
7月30日举办沙龙那天,预订座位都坐满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邓博回忆:“大家都很高兴,活动预计晚上9时半结束的,结果到晚10时40人还都不愿走。”
除了负责小型沙龙,邓博也会参与读书会的大型活动。“什么都要做,商量是否邀请嘉宾,之后做访,微博直播,拍照、递话筒,活动结束后还要送嘉宾……”
“参加读书会可以接触不同层次的人,很多是超出自己年龄段之外的,从嘉宾和会员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在读书会里,邓博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很多东西还不懂,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
而对于武汉大学20xx级的武晓文来说,暑印象深刻的时光是骑着摩托车,奔驰在湖北省蕲春县擅林镇的山间公路上,挨家串户地进行寻访和调研。
湖北蕲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也多。武晓文是连着第二个暑来这里了。去年走访时,留守儿童小芬一家让武晓文印象深刻,土坯房里除了一台21寸彩电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我问她有什么愿望,原本一声不吭的她最后提出的希望竟是让我们给她家拍一张全家福。当时我内心很受触动。”今年7月中旬,武晓文带着小芬一直渴望的一本英汉词典又专程来到她家。
“我从小是在城大的,对于农村问题了解很少。暑实践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冲击,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和社会。”武晓文说。
爱心,想多奉献一点
虽然今年的夏令营只有短短一周,武晓文和队友们希望能够给当地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新鲜体验。他们准备了各式花样:疯狂英语、民族风情展示、笛箫音乐、陶土制作、社交礼仪、书法艺术……
武晓文负责的是急救医疗的课程。为了生动形象,武晓文抱着旅馆的枕头来到教室,在枕头上做上记号,直接对枕头进行“人工呼吸”,引得孩子们又好奇又兴奋。“山里的孩子们是很聪明的,给他们更多机会,他们就能创造更多精彩,”武晓文说:“明年暑我还会再来看看他们的。”
和武晓文不同,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高中毕业生李逸君关注的是城市里的孤儿。一直很喜欢小孩子的李逸君,高考前就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照顾孤儿。高考结束后,她从网上知道通过做义工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7月17日,星期天,李逸君起了个早床,坐了近一个小时的车来到院。她要做的事情是看护小朋友们打针、给他们喂饭,看似简单又不简单。一上午,李逸君没有休息过,她得时刻盯着,防止小朋友们拔针管,还要逗逗哭闹的小朋友。
“有个小孩子因为失明没有安全感,很容易哭,如果在旁边轻轻地摸他会好很多。”虽然自己刚成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李逸君却觉得在照顾幼儿方面是“无师自通”,“就是有一种喜欢接近小孩子们的天。这些孤儿又特别让人想对他们好,想心疼他们。虽然有些累,但是心里很开心。”9月份,李逸君就要去德国留学了,短暂的暑,让她格外珍惜做义工的机会。
1992年出生的李逸君,爱时尚爱漂亮,会烫好看的卷发、戴很潮的黑框眼镜。“很多90后都希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注重外表吧,我们更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李逸君说。
知识,想多储存一点
酷热的7月,武汉大学20xx级的王文帅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参加“国际口语夏令营”。“我学的是国际软件专业,需要了解很多前沿的外文资料,英文学习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王文帅说。
第一次在南方过夏天,王文帅有些不适应,晚上热的时候顶着两个电风扇一起吹,还会有些睡不着。“有一次半夜两点醒了,一看温度还有32摄氏度,真是蛮恐怖的。”
不过王文帅觉得,留在武汉还是很值得的。三个星期都是外教上课,使他拥有了一个完全的英语交流环境,对美国文化、经济也有了更多认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王文帅不是很自信,甚至都不敢看外教,怕和外教对视就会被点名发言。“后来慢慢被逼着‘绞尽脑汁’说英文,胆子也就大了,不怕说错话。后来我还能发起话题,让大家讨论。”王文帅自豪地谈到他的进步。
湖南大学20xx级的张晓勇,则有他暑独特的学习方式,8月以来,每天泡在书店里,享受免费的精神食粮。为此他从郑州郊县住到了市区的姐姐家,每天坐车半个小时去郑州最大的购书中心。每天早上9点出门,在书店里看一天书,直至晚上书点打烊,站着看累了就坐在地上看,“看投入了其实也不会觉得累的。”
虽然张晓勇的专业是化学,但是他一直对经济方面很感兴趣,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看完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巴菲特传》。因为有很好的理科基础,经济学方面的数据分析、图表分析对于张晓勇来说都很容易。
除了在书店里积累、巩固一些理论知识,张晓勇还想去实地了解下市场。顶着太阳,他来到小商品批发市场,观察商业运作模式、商品价格,和那里的商贩们交流。“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是在经济、金融方面,我现在太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了。”张晓勇说,他的偶像是巴菲特,因为他睿智,果敢而理性。
“90后都比较分化,不统一、多元化,就像刺猬一样,大家的刺猬都伸向不同的方向。”张晓勇认为,“虽然方向不同,每个人都要走适合自己的路,追求而不强求,才能有所成吧。”
暑读书实践报告4让学生的小手牵着老师和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通过师生和家长共读活动,使我校读书活动有了一定的成就。现将我校本学期读书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盛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团委、语文教研组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策划,全体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中
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拿出两个自习师生共读一本书,间周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丛书赏析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出合适的推荐书目,目的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一般在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其次,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并利用晨会或班会等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学校书香家庭”的评选。
四、家校携手,家长与孩子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
我们利用老师和学校来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我们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设计了亲子共读记录本,家长每天同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一同填写亲子共读记录本,起到了身教育胜于言教的效果。从而不仅让孩子的小手牵着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同时营造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
以上是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好书伴我快乐成长”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我们坚信学生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把读书活动进一步抓好,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暑读书实践报告57月2日,外国语学院梦想读书屋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何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米易县丙谷镇观音阁社区和米易县攀莲镇河西社区开展“用心陪伴,助梦飞翔——梦想读书会”。
读书会上,小分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读书,分享读书心得与梦想。并在活动中开展小游戏、教唱英文歌、进行诗歌朗诵。活动结束后,为社区的孩子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本场活动是梦想读书屋小分队的第一站,“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让更多的孩子更会读书”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理念。小分队将一直秉持此理念完成后续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访了社区总负责人李桂燕,李书记为成员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对开展后面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并让我们了解到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连续第5年写入《工作报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4年下发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这些精神和举措充分表明党和对于持续推进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
7月3日,读书会活动在米易县攀莲镇城南社区继续着。这一站,团队全体成员及30位参与者一起交流阅读经历。
小分队成员发挥专业特色,教唱小朋友们英文歌曲、大家一起跳舞。开展“筷子夹乒乓球”的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知道,在游戏中不仅仅有胜负,更重要的是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城南社区党总支书记范胜强书记对此次活动表示了感谢,并非常期待活动的再次展开。
7月4日,梦想读书屋小分队在米易街头进行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并为接受访的学生、家长送上精心准备的适合一至六年级各个年龄段的书单。本次活动响应党的号召,在米易深入社区开展“用心陪伴,助梦飞翔——梦想读书会”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希望通过这些微薄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坚持阅读。
;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
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底本的四个来源
1.内府藏书;
2.清廷官修书;
3.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4.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传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
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评价《四库全书》
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说是他的尊称。这两句的格律也应作“仄平”,两个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为“宋主”并不涉及音律问题;“寄奴”二字也与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虏”等了无关涉。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因此即使没有“违碍”之处也要改。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四库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近些年对这部书是否要归还沈阳,甘肃、辽宁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高三的学生读 于丹的 论语 是否有帮助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
一是内府藏书,
二是清廷官修书,
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人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如何评价《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中华历史上的民族交替时代有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像满清统治者这样,彻底摧毁中华的衣冠、服饰,彻底绞杀中华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彻底把中华弄成完全顺服的走狗!满清统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于刑狱;所“汉化”深者:工于心术而极力摧残中华,尤其中华士人之民族意识!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刻毒!难怪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说是他的尊称。这两句的格律也应作“仄平”,两个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为“宋主”并不涉及音律问题;“寄奴”二字也与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虏”等了无关涉。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因此即使没有“违碍”之处也要改。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四库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於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近些年对这部书是否要归还渖阳,甘肃、辽宁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避暑山庄文津阁本於1950年代由中国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於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於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渖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犟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传媒系主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专业职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传媒系系主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中国视协旅游节目委员会学术顾问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
中国新闻研究会
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
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
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中国大陆区)首席顾问
电道策划
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筹建,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西部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传媒运营策划
近年来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四十余家省市级电视台主持“生存策略研究”,并提供内容完备的建设发展方案。为2003北京国际电视周首届DV影像国际观摩论坛;天津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04天津国际电视周”;2004首届沈阳“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策划设计完备的建设运营方案。
城市形象策划
自2001年至今,深入研究城市品牌整合及城市形象战略,先后为重庆、珠海、桂林、沈阳、丽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提供完备的城市整体品牌规划及城市形象战略方案,先后在重庆、丽江、沈阳市委多次授课,并专题讲授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受到一致好评。
教学科研
自1995年开始从事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学概论》《经典名片分析》《电视新闻编》《中国古典文学》及研究生课程《电视理论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生班固定授课。作为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参与创办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实验室,参与策划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方案”等多项教育教学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获2000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外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4年度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传媒研究
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电视理论专著。2002至2004年间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主持中央电视台研究处科研项目:《电道包装研究》、《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等科研课题,并主持编撰《2004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手册》。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国民族化理论研究》和国家级青年科研课题:《电视栏目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南方电视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关于电视理论、新闻与传播、传媒产业等领域论文10余万字,引起了与传媒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实践
自1988年从事创作及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中央电视台1989)、《太阳照常升起》(中央电视台1992)、《香港沧桑》(中央电视台1996)等20与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自199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环球》等电视栏目担任撰稿人,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自1999年以来,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社会经纬》、《今日说法》、《精品赏析》、《电视你我他》、《新闻调查》、《对话》、《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策划,担任中央电视台《城市之间》栏目策划、导演,担任中央电视台教科文频道策划顾问,担任光线传播中心《中国报道》栏目总策划(本栏目已在全国210家有线电视台播出),并担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春节晚会《红红火火迎新年》策划人和撰稿人,担任2003年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教育培训
先后为辽宁、河北、浙江、安徽、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北京等20余家省级电视台,为大连、青岛、沈阳、长沙、武汉等20余家市级电视台做业务培训,授课获得一致好评。在转型时期中国电视运营理念、省级上星台生存策略、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城市形象整体策划、电道整体包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2003年4月,促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澳洲知名学府南澳大学的联合办学,主持开设省市电视台·电道总监高级研修班并授课。
其他经历
多次应邀担任中国新闻节目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社教节目奖,中国谈话节目奖评委以及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年度评委,中国电视法制节目“金剑奖”评委等。
回答者:zhxr63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4-17 15:08
://hi.baidu/28gl/blog/item/e2be1e29b3c12dfe99250ab2.html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1:庄子何其人
〔在线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2:境界有大小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3:感悟与超越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4:认识你自己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5:本性与物性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6:总有路可走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7:坚持与顺应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8:谈笑论生死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09:心态与状态
〔点播及迅雷下载〕〔于丹《庄子心得》〕10:大道与自然
《于丹论语心得》1000字读后感
潘正伟,笔名夕阳匆匆,云南祥云人,70后,199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大理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理事,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会员,云南省教育后勤协会会员,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
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是诗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前些年主要作品:
《那年梨花开满枝头时 》、《践行无涯》、《博南古道踏寻》、《幽径寻香》、《古街叹息》、《遇友唯欢》、《水映残月》、《四十之惑》、《踏寻状元足迹》、《故地新貌》、《无为将军千秋吟》、《情驻东庄》、《岁月无声》、《故土离愁》、《翠湖之恋》、《逼上梁山》、《洱海游记》、《匆匆那年》、《致离别》、《风中杨柳》、《西湖泛舟》、《异乡问寻》、《执着人生》、《杯酒解愁》、《千秋余愁》、《知音万岁》、《故土当年》、《江湖永在》、《乡关回眸》、《伤心的人民路》、《取舍人生》、《王勃之殇》、《赠东庄兄弟》、《人生世界》、《夜行》、《无聊火车》、《另类丰碑》、《中秋思绪》、《巅峰人生》、《难忘》、《初上井冈山》、《大理无为寺吟颂》、《风华岁月》、《找寻那些逝去的幸福》等。
近年来主要作品:《初心寻觅》、《人生的转变》、《滴水归途》、《龙龛古渡游记》、《古城印象》、《苍洱礼赞》、《庚子六一忆童年》、《生如夏花》、《庚子年再进永平东庄》、《沉默是金》,《净土找寻》、《洱海往事》、《真爱永恒》、《滴血盆景》、《蚍蜉撼树》、《人做事》、《人说话》、《悠悠筇竹林》、《寻梦樱花谷》、《流金岁月》、《屠夫状元》、《南诏重游》、《又是稻花飘香季》、《霸王别姬》、《故乡情浓》、《悠悠乡愁》、《重回丁字坡》、《初心无悔》、《乡关恋恋》、《毕业季畅怀》、《问心有愧》、《奈何人生》、《九鼎山回眸》、《不忘初心》、《花样年华》、《情迷花开时》、《似水流年》、《李煜之恨》、《陋石命运》、《一路前行》、《永平霁虹桥怀古》、《故土情牵》、《潘正伟祭屈原》、《游巍山古城》、《雁儿北归时》、《博达天下》、《滇皂荚之爱》、《诗人的先知》、《苍山动容》、《古栈醉影》、《山河灿烂》、《文学青春》、《乡关旧梦》、《和平记忆》、《高考江湖》、《一切随风》、《底线守候》、《忆东庄村脱贫攻坚》、《己亥春节感怀》、《故地缘聚》、《梦里依稀》、《沧海横流》、《双廊赏荷》、《悠悠同窗》、《春节记忆》、《桃花岛游记》、《那年那月那西湖》、《花月之幸》、《痴狂诗人》、《残阳断桥》等。
夕阳匆匆潘正伟不仅在诗歌方面潜心研究,而且在词作方面创作创新上更是成绩斐然。
由夕阳匆匆潘正伟饱含深情写就的《虞美人· 悠扬坦荡慰清风》、《虞美人·晨曦微露之皂角米树》、《临江仙· 花前月下忆缠绵》、《声声慢·烟云消散处》,显示了夕阳匆匆潘正伟在古诗词创新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底,这四首作品放眼过去、展望未来、投之四海、比较古今,都能够展示出熠熠生辉的耀眼夺目的光芒。
《虞美人· 悠扬坦荡慰清风》、《虞美人·晨曦微露之皂角米树》、《临江仙· 花前月下忆缠绵》、《声声慢·烟云消散处》这四首词被誉为夕阳匆匆潘正伟四大成名经典词作。
夕阳匆匆潘正伟十大名句赏析
夕阳匆匆潘正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善于把情融入事、融入境,以其丰富的感情、曲折的人生经历、百折不挠的心态、细腻的笔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文学世界。
夕阳匆匆潘正伟的作品,为中华文学的绚丽多姿增添了一朵灵动的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朵浪花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必将大放光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在文学领域里,一个诗人作家终其一生,能够为人们留下一两句独具匠心的话语,那便是一生荣幸了,便可成为千秋奇谈,便可流芳百世,而夕阳匆匆潘正伟别具一格创作了那么多清新怡人、横贯古今的宏伟诗篇,不能不说是当今的一个奇迹。
我们说了,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丰富,题材广泛,立意高远,名句众多,几乎夕阳匆匆潘正伟的每一部作品里都能找出几句名言警句,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因此,要从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里选出十大名句来说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但既然要选,编者也就勉为其难,以编者的水平及能力理解进行选择,欢迎读者朋友们也能加入选择队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NO.10
“平凡世界多辛酸,幸福路遥隔重山。”
——夕阳匆匆潘正伟《路遥记忆》
注解:
一个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迈向幸福的道路可能会更加漫长,但只要有坚守,总有一天会找到人生的真谛。
NO.9
“重回佳人寻觅处,物是人非泪朦胧。”
——夕阳匆匆潘正伟《匆匆那年》
注解:
回到当年追梦的地方,已经是时过境迁,心已不是当年的心,人也不是当年的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NO.8
“有心留香香远去, 无意争春春自来。”
——夕阳匆匆潘正伟《落花成泥》
注解:
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一些事,不必一味强求,上帝为你关了一道门,必定为你另开一扇窗,今天的困难与挫折,也许会成为明天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NO.7
“今有几多洒脱者,能为正义把命舍?”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正伟祭屈原》
注解:
古代有屈原为了追求正义而纵身一跳,滔滔汨罗江水至今涛声依旧,屈原的理想、决绝、事迹成为千古奇谈;而今天的人,又有几人能够为了理想信念,挺身而出与坏事坏人作斗争呢?
NO.6
“卑劣行径千夫指,浩然正气垂青史。”
——夕阳匆匆潘正伟《不忘初心》
注解:
用小人行径的卑鄙手段获得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总有一天要遭到万人指责,会遭到天打雷劈;用光明正大手段获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会得到人们的祝福与敬意,这样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铭记于心。
NO.5
“俗媚俯首事贵权,愧对祖辈羞为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仰望星空》
注解:
一个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哪些要坚守,哪些要放弃,要知道取舍,要学会选择,如果低三下四地活着、卑躬屈膝地活着、违背道义地活着、没有灵魂地活着,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祖宗。
NO.4
“生死眨眼一瞬间,碧血丹心献青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蚍蜉撼树》
注解:
生有生的价值,死亦有死的意义,圣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死,虽死犹生,千古不朽,与世长存,与天地共荣。
NO.3
“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
——夕阳匆匆潘正伟《翠湖之恋》
注解:
夕阳匆匆潘正伟读大学时,翠湖是诗人课后饭余常到的一个地方,多年以后,谈及那一段苦涩的求学时光,诗人往往意犹未尽、沉思不已、感叹嘘嘘。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时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停留在昨天是痛苦无助的,只有把不幸与痛苦全部忘记,我们才能轻松快乐地走向明天、拥抱未来。
NO.2
“人生起落寻常事, 花开花谢皆是春。”
——夕阳匆匆潘正伟《生如夏花》
注解:
人生前行如航行,大海有深有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人生前行如爬坡,坡度有大有小,方向有东有西,有时海阔天空、阳光明媚,有时又前途渺茫、血泪交织,只有看破一切,傲视一切,我们的心灵才能找到安放之处。
NO.1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夕阳匆匆潘正伟《永平霁虹桥怀古》
注解:
一个人,奋斗一生,不是为了虚名浮利,虚名浮利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真正为人们记住的、千古流芳的是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夕阳匆匆潘正伟的“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一古一今,交辉相映,成为中华民族千年来正气正能量世代相传的千古绝唱,是中华儿女人生价值取向的引航明灯。
夕阳匆匆潘正伟代表作品(按要求提供3篇)
第一篇:《千秋余愁》
原创作者 夕阳匆匆潘正伟
凄寒夜不眠,举目望冷月。
四周皆寂静,残月弯如钩。
秋风凉瑟瑟,寒意侵袭人。
感悟千万般,群山遍无语。
岁月逝如梭,愁绪塞满怀。
豪情与壮志,日消复月磨。
道路远曲折,何日能释怀。
一杯浑浊酒,寄解千古愁。
附注:
在人生命运、家国情怀的跌宕起伏中,中国诗人往往以其对局势的独特视角,凝炼出别致的见解,用自身的内心感悟生活的内涵,或以奔放的风格;或以婉约的形式;或以豪迈的姿态;或以悲壮的流露,给世人带来了一个别具魅力的诗的世界。
人们在欣赏诗人的佳作时,往往会以一种仰慕的态度,去赏读作品,常常会被诗人的作品感动,获得启发,达成共识,引起共鸣。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诗人在作品创作后面的艰辛与汗水、痛苦与无奈。
在中国,诗人又被称为骚人,骚人最早指的是屈原,但从屈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称呼的悲壮性,屈原虽忠心耿耿、小心翼翼服侍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其作品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夕阳匆匆潘正伟说,屈原是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最悲壮的诗人。自屈原以后,人们往往把诗人称为骚人,夕阳匆匆潘正伟认为,其实这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诗人往往是穷困落泊、怀才不遇的一个群体,骚人就是爱发牢骚的人,人们大都认为诗人是爱发牢骚的人,所以诗人都是骚人,骚人成了诗人的代名词。
夕阳匆匆潘正伟认为,人们说诗人是发牢骚的人,这是对诗人的一种狭隘的理解,其实诗人往往是以成就全天下人幸福为己任的先驱者,也正因为诗人们的先知先觉,用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方式,指引启迪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成为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夕阳匆匆潘正伟说,不论过去,还是未来,诗人的贡献永远是彪炳史册的,永远是人类历史文明前进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二篇:《永平霁虹桥怀古》
原创作者 夕阳匆匆潘正伟
兰津古渡大桥头,咆哮江水滚滚流。
万流奔涌相激荡,无风自起惊涛浪。
花开花谢日永恒,秋尽冬去春还来。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附 注:
永平霁虹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与大理州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的铁索桥,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1986年前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的建造地点是西汉时的兰津古渡口,东汉曾流传“渡博南,越兰津”的歌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200年,从四川省西昌起,经云南省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就已形成,永平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
霁虹桥西岸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经过大桥时被震撼而书写的“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金齿咽喉”等石刻艺术作品,这些石刻伴随着永平历史的发展而更显沧桑宝贵,是博南古道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桥,明代杨升庵状元途经永平县时,在此写就了名传千古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永平霁虹桥是历代开发西南、管理经营西南、确保中央在西南政令畅通必经的关隘要道,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桥上曾设有税所和办案机构。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抗战物资经过马帮托运,及时地满足了前线的需求,有力地阻止了日军侵略的步伐。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30余架飞机轰炸霁虹桥,因地势险要,古桥毫发无损,日军飞机无功而返。
198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雨突然而至,苍老的古桥被巨大洪水冲毁。2007年,新桥建成。
2008年,小湾电站建成蓄水,水位高涨,霁虹桥汇聚了历代名家聪明才智的摩崖石刻从此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之下。
第三篇:《翠湖之恋》
原创作者 夕阳匆匆潘正伟
那年春暖花开时,翠湖岸边遇君日。
碧波荡漾意涌动,唱尽青春人生梦。
今朝又逢花开时,游人如织似当日。
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
注释:
夕阳匆匆诗人潘正伟读大学时,翠湖是诗人课后饭余常到的一个地方,多年以后,谈及那一段苦涩的求学时光,诗人往往意犹未尽、沉思不已、感叹嘘嘘。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我认为,《于丹论语心得》,这无疑是一本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曾经被捧被批的圣人,因着朝代的更替主权的轮换曾遭受过天与地的对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却如此亘古不变。这一次,他又借着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成长。当然,读《论语心得》,在他人的心得之上取得感触,是比较容易而且盛产的,要把这些感触化成文字,真是写也写不完。下面我就说几个对我工作学习非常有益的感触,与大家分享,共勉。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常常会在工作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总是会想,那个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在我们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中,也常常听到朋友们这样的牢骚。刨去青春傍身,年轻气盛,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还有另外一则也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虽然其中映现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够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快乐的风骨,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发现自己无力用事实来说服拥有这样思想的人,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悦;圣人的智慧也终归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发现自己如此不足。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1.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学习型班级及学习型家庭,庄河三高中组织开展“读书月”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领域和内容,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本校实际,现将“读书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
(1)学校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学校读书的实施,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
(2)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表率,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学习型班级、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家庭建设。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橱窗板报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发出“读书月”活动倡议。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宣传读书的标语。举办庄河三高中“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公布“读书月”活动,号召师生共同阅读,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学校网站向广大学生家长发出倡议,与孩子共同读书,共建书香家庭。
三、精心组织,有序开展
本次“读书月”活动注重将阅读活动与学校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以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指导学习,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一:开展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及课前五分钟时间,阅读或背诵一首中华经典诗词,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悟中华文化精髓。
活动二:邀请学校优秀教师,读书爱好者,开展读书讲座,介绍读书心得,指导《如何有效地读书》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读书,善读书。
活动三: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教师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每位老师精读一本书,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教育随笔。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活动。
活动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好书推荐”。学生阅读优秀书籍推荐,教师推荐书目,在橱窗内交流展示,拉动读书活动,拓宽阅读范围。
活动五:逐步完善学校图书室,通过学生捐书和自主购买等方式,扩充学校图书室书籍种类、范围,方便广大师生借阅。
活动六: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
试题以高中课本为依托,以国学常识为主体,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学以致用,增强了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七:坚持开展期读一本好书活动,阅读书籍为国学名著或是人物传记,并写读后感,展示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倡议学生带动家长共同阅读。
2.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让学生的小手牵着老师和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通过师生和家长共读活动,使我校读书活动有了一定的成就。现将我校本学期读书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盛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团委、语文教研组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策划,全体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中
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拿出两个自习师生共读一本书,间周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丛书赏析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出合适的推荐书目,目的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一般在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其次,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并利用晨会或班会等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学校书香家庭”的评选。
四、家校携手,家长与孩子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
我们利用老师和学校来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我们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设计了亲子共读记录本,家长每天同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一同填写亲子共读记录本,起到了身教育胜于言教的效果。从而不仅让孩子的小手牵着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同时营造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好书伴我快乐成长”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我们坚信学生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把读书活动进一步抓好,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3.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德育处、团委、年级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各班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参加本次读书节各项活动,同学们感受书籍的魅力、阅读的愉快,既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让班级的凝聚力得以进一步增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丰富,参与面广
此次读书节,有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活灵活现的高一年级读书演唱会;有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中华读书故事演讲;有虽高标准、严要求,却涌现出许许多多文斐然,百读不厌的篇目的征文大赛;还有在朝夕相伴的校园,用琳琅满目的旧物、不计其数的书籍雪中送炭的爱心义卖。各班学生会成员更是用汗水和智慧为本次读书节活动拍摄和照片。开展活动时,他们奔走在各个角落,活动结束时,他们又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剪辑、挑选,令人敬佩不已。这个五月,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成长。
2、书香四溢,畅读人生。我们能够看到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少年们,能够听到同学们在阅读后激烈的讨论,更能感受到校园里浓浓的读书氛围。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的不仅是同学,更有诸位老师和家长。教室里,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布置图书角。晚饭后,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围在桌边共同阅读,亲切交流;书,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拉近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3、悦读畅享,共同成长
书香班级建设凝聚了各班师生的聪明才智;书香少年评选,展示了中华学子和家人的良好读书习惯;班级图书角建设,则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征文比赛、读书演唱会、读书故事会和爱心义卖则给予了同学们交流展示读书成果、展现个人才艺的舞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南京市“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中,我校荣获“小小百家讲坛”主题演讲活动优秀组织奖,俞樾、方玥同学分获高中组二等奖。
整个五月,校园里书香弥漫,同学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校园读书节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阅读成为了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让阅读为我们的成长打好了底色,激发了大家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
中国传统价值观 四大核心理念 仁者无敌 安身立命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传统价值观,是凝聚全民族的载体,也是中国人有别于他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特性,尤其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从秦朝自清朝二千多年的时间里,社会形态保持超稳定的深层结构因素。
一、仁者无敌?
“仁者,人也”—— 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孔子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有仁心仁义的,才成其为人。从象形字的意义来看,“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也就是说,只有在“二人”对应的人伦关系中,才能对人下定义。在古代社会,这类“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这个对“人”的定义,到了现代,五伦关系就被扩充为社群与集体关系,但在“深层结构”的意义上,这个在人际关系中才成其为人的定义基本没有变。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定义,相对来说就比较模糊,主要在社会关系中由他人定义。这就决定了“个体”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弱化和隐而不彰。中国人经常讲“做人应该怎么怎么样”, 主要是指做一个符合世俗标准的人,即使这些世俗标准有别于他个人的思想、理性、意志和判断。否则,在世俗眼里就是不会做人。这个世俗标准,就是孔子用来定义人的“仁”字。
“仁”的涵义——处处为对方着想的做人方式,用“仁”字给人下定义,可见“仁”是儒家道德最核心的理念。孔子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孟子说“仁者爱人” 这种处处为对方着想的做人方式使中国人显得特别富有“人情味”。以至于有些人在人情面前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过分要求,往往失去原则性,徇私枉法,破坏典章制度。对一般人来说,仁爱是相互的,只有双方都具“体”地感觉对方的“心”“有到”自己“身”上时,才去“做人”,一旦越出了人情磁力场的温暖包围,或者双方撕破脸皮了,就不知该怎样去“做”了,难免有失风度,比如在公共场所出现不守秩序、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对于圣人和传统士大夫来说,尽管他们把仁做为个体存在的基础,但是这个高层次的原则仍然是以人伦关系之间衍生出人情作为内容,反映了中国文化浓厚的道德色彩。它反映在政治层面上,就形成以下这样的理念:
内圣外王,仁者无敌——道德与政治的合而为一“内圣外王”就是孔子在《大学》经典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格物深入研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致知将其上升为理论,诚心实意,端正思想和态度,一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使家庭和睦,推己及人,使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仁人君子,然后施仁政管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这个过程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成为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由内而外的人生进修阶梯。内圣,是德治;外王,是人治,内圣外王就是一种德治加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但是在高度集中的权力面前,德治对集权者的约束总是十分有限,充其量是一块光鲜的遮羞布。所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也只能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治加人治要求作之君者,必须同时作之师,作之亲。儒家的天地君亲师这五个角色,作为统治者身兼三职,做老百姓的领导、老师、和父母。这样以来,人的思想意志以及国法以外的私人领域自然也成为管理的对象,个人就没有多少空间可言了。
二、安身立命?
身的含义,中国人是用“身”这个词来指称自己的,比如本身、自身;同时,还用身来代表生命。比如终身,就是指人的一生;人一生的事业,就是安身立命,除了形象化地安置身体之外,还有去符合命运静态地去养护它的意思。除了用身这个词指称自己和生命之外,还用它来形容一些在其他文化中不属于“身”的场合。比如,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叫出身;名下的资产总额,叫身家。违背自己的意志而被迫去做一件事,叫身不由己;属于思维和理解力范围内的事,也用体会体验一类的词去表达。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这类属于道德范围的事,也在划入身的范畴内,用身字来表达。所以,从身的含义来看,安身立命的身不仅是指身体、肉身,还指人生、生活,把这些安顿好了,有饭吃,有衣穿,生命就可以生根发芽,传宗接代了。
食的文化——身体化的表现,中国烹饪技术之精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人特别注重食的养生功用和食的社交功用。这说明的传统文化将人更多的看成是一个身体化的存在,比较忽视它是一个具有完整形态的精神主体。当然,士大夫阶层和老百姓对身的理解是有层次和境界之分的。古代道德和政治统一的传统,决定了士大夫阶层天生肩负“以民为本”的使命感,也就是让天下苍生皆能安身,皆有一口饭吃。因此他们提出的口号“解民于倒悬”“措天下于衽席之上”等等,虽然也是充满了身体化的想象,但这个身指的是社会,是天下民生,而国家则是照顾这个身的一颗心。至于老百姓的安身一般只顾及其家,而且这个身必须放在缩小了的人情磁力场中,互相取暖才能安心。这种安身与安心的需求,造成了他们一方面十分现实,物质化,就连求神拜佛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临时抱佛脚,完全是实用型的、世俗化的;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精神和感情上的麻木。
安其身,则得其心——民生观,安身立命的身体化倾向,使老百姓的要求基本只限于“有口饭吃”就行,就不会造反。所以安其身,则安其心,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天下大治,天下太平了。中国人最高的政治社会理想是《礼运?大同篇》中的大同境界,那就是使普天之下皆有所养。《孟子》一书的大半部都在讨论如何施仁政,施仁政的中心就是民生问题;一直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的观念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 《汉书》中说“民以食为天”,食的确是密切串连中国文化、百姓生活、政治理想各领域的同心轴。老子甚至把治理国家比喻成烹调术。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周礼》这本书排列的百官当中,冢宰既是宰相,又有大厨子的形象。总之,安身立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吃饭问题。即使到了现代,的生存和发展的范围更广了,要求更高了,但是有饭吃才能生存始终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理念的首要标准。
、
三、以和为贵?
阴阳调和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阴阳在太极中的互相调和。阴阳本就是同一事物两各方面,阴阳调和则基本上排除了“邪恶”的因素。因为这样的本体论中,所谓邪恶的因素并不是必须由善去克服的恶,而是阴阳失调,因此,如果出现动,也是,是一种变态,最后也必然用和合的方式恢复结构的平衡,回到原样。同样,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是和合式的而不是抗争式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情味”。人际关系以保持和谐为最高目的。礼尚往来,耻于斤斤计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提倡诉讼,所以公然为自己争利益的言行也就为人所不齿了。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安定的政治局面,和为贵就是一种放弃对抗的态度,表现在政治生活上,就容易形成安定的局面。即使已经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大多是只谋一口饭吃,对政治漠不关心,很少自发组织压力团体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和洛杉矶黑人,最倒霉的就是华人,尽管华数众多,但是懦弱和冷漠使他们之间不善于组织和团结,一盘散沙,毫无还手之力。根据辩证法和历史经验来看,以和为贵这条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还可能带来一种可能性,就是它的对立面——乱。逆来顺受惯了的人,一旦忍无可忍发泄起来的时候,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由于平时不擅于利用合理渠道宣泄自己的攻击性,所以当这种攻击性终于爆发的时刻,是不受理性控制的、盲目的、极具破坏性的,而且是没有游戏规则的、是斗死方休的。
四、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时期的庄子,经过孟子和董仲舒的发扬光大,最后由宋代的张载、二程整理成熟。天人合一就是认为天道与人道的是统一的,以人伦外推天道,以天道比附人伦。很明显,中国的这个天和世界上任何高级宗教的“天”都不同,的天并不是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而是“天地人”这个世界系统内在的组成因子。
世界上其他高级宗教都认为天和人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尽管可以向往超越界,但永远不可能达到神的地位,唯有中国的天道观主张天人合一。而且,这个天人合一是将天道拉下来去符合人道的。并且认为“天道远,人道迩”。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把眼光完全集中在这个人世上。
中国人的天道就是人道,它是人间理想化了的和谐关系的映照。也就是说,人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就是符合天道,否则的话,就会令天道失常,因此,人有参天地化育之功。那么,怎么“参”呢?宋朝的理学家朱熹认为,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方式,把自己的七情六欲都导入公式化的人伦渠道中获得中和化的效果,以便能够永恒地维持“和合”状态。正如同天地之阴阳调和是为了化生万物一般,人伦关系中被渠道化的七情六欲,也必须是为了养育以及延续身体化的存在服务——养双亲,养妻子儿女。这样,人道就和天道真正的统一了,人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四大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保持社会形态超稳定的深层因素,在国民心理和国家社会层面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现代化的世局当中,如何有意识地反省之、引导之、改造之,是当代中国人需要肩负的文化使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