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名句摘抄及出处_史记名句古诗文网
1.摘抄名句的精彩句段
2.史记中的经典名句
3.司马迁史记的名句
4.史记的名言名句
5.出自史记的十句名言
6.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你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的出处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接下来我们就梳理一下史学经典中的名句、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史记·货殖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故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史记·楚元王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苏秦列传》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史记·秦始皇本纪》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史记·秦本纪》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人者知吉与凶——《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史记·赵世家》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日者列传》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史记·淮阴侯列传》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赵世家》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史记·乐书》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史记·汲郑列传》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后汉书·列传·崔骃列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传·东方朔传》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列传·左周黄列传》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后汉书·列传·酷吏列传》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列传·马援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后汉书·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
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后汉书·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不仁而富,谓之不幸。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
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后汉书·列传·宦者列传》
兵久则力屈,人悉则变生。——《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后汉书·列传·崔骃列传》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后汉书·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传·高五王传》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传·司马迁传》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汉书·传·东方朔传》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纪·武帝纪》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传·郦陆朱刘叔孙传》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传·叙传上》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传·董仲舒传》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书·纪·元帝纪》
丈夫不能再辱。——《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传·董仲舒传》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汉书·传·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汉书·传·景十三王传》
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后汉书·列传·列女传》
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后汉书·列传·列女传》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列传·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后汉书·列传·文苑列传下》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汉书·传·司马迁传》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后汉书·列传·乌桓鲜卑列传》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明史·列传·卷二十》
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一时宠利有尽,千秋青史难欺。——《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三》
高筑墙,广积粮——《明史·列传·卷二十四》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列传·卷二十四》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明史·列传·卷三十七》
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明史·本纪·卷三》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人有所不忍,而后能及其所忍;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明史·列传·卷一百零四》
枉己者不能直人,忘亲者不能忠君。——《明史·列传·卷六十七》
克城以武,戡乱以仁。——《明史·本纪·卷一》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宋史·列传·卷九十七》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宋史·志·卷五十二》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宋史·本纪·卷三》
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耶?——《宋史·本纪·卷六》
晋书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晋书·帝纪·第三章》
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晋书·载记·第二十三章》
喜怒不形于色。——《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晋书·列传·第八章》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掷地,当作金石声——《晋书·列传·第二十六章》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晋书·列传·第六章》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晋书·载记·第十四章》
杜渐防萌,慎之在始。——《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章》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晋书·列传·第六章》
非得贤之难,用 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一轨,同风天下——《晋书·载记·第十三章》
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晋书·列传·第三章》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未知鹿死谁手——《晋书·载记·第五章》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列传·第八章》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列传·第二十九章》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晋书·列传·第四十九章》
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晋书·列传·第十七章》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晋书·帝纪·第一章》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晋书·帝纪·第六章》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晋书列传第三章》
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逸周书·卷三·文传解》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逸周书·卷六·谥法解》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二》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八》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一》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列传·卷三十二》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五》
史有三长:才、学、识。——《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七》
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
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列传·卷三十六》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运筹千里,勇冠三军——《旧唐书·列传·卷三》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列传·卷二十二》
当局称迷,傍观见审——《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二》
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旧唐书·本纪·卷七》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元史·列传·卷二》
当言而不言,尔之责也;言而不听,我之咎也。——《元史·列传·卷六》
以我之镇静,御彼之猖狂——《元史·列传·卷五十五》
用人之道,又当以心术为本也。——《元史·列传·卷六十八》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元史·列传·卷五十六》
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列传·卷四十四》
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元史·列传·卷五十》
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元史·列传·卷四十四》
臣下之劝劳灼见,生民之疾苦周知。——《元史·列传·卷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元史·列传·卷五十五》
长者梢,深者底。——《元史·列传·卷二》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隋书·列传·卷三十二》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列传·卷三》
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隋书·列传·卷四》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帝纪·卷二》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隋书·帝纪·卷二》
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隋书·帝纪·卷三》
古之君子,使人必报之。——《隋书·志·卷二》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 乐好恶之情。——《隋书·志·卷二十九》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列传卷七》
书无不可读者!——《隋书列传卷四十一》
选贤于野,则治身业弘;求士子朝,则饰智风起。——《宋书·列传·卷五十五》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列传·卷七十三》
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波之鳞,宕流则枯。——《宋书·列传·卷七十》
王者之宰民也,莫不同四海,一远近, 为父母而子之。——《周书·本纪·卷四》
立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周书·列传·卷十四》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周书列传卷二十五》
兵务神速,事贵合机。——《周书·列传·卷二十五》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列传·卷四十五》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逸周书·卷三·文传解》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
帝王之道,以宽仁为大。——《周书·本纪·卷四》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逸周书·卷六·谥法解》
穷兵极武,仁者不为。——《周书·列传·卷二十七》
政之于民,过急则 刻薄,伤缓则弛慢。——《周书·列传·卷四十五》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魏书·列传·卷八十九》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列传·卷五十三》
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列传·卷五十》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 一隅独未照。——《魏书·列传·卷四十四》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九》
爱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敬之如鬼神,畏之如雷霆——《梁书·列传·卷三十八》
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梁书·本纪·卷一》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梁书·本纪·卷三》
圆行方止,器之异也;金刚水柔,性之 别也。——《梁书·列传·卷二十一》
善御性者,不违金水之质;善为器者,不易方圆之用。——《梁书·列传·卷二十一》
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梁书·列传·卷五十》
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上下猜贰,则封疆幅裂。——《梁书·列传·卷五十六》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列传·卷五十三》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列传·卷五十》
一生之内, 当无愧古人。——《梁书·列传·卷二十九》
编草结庵,不违凉暑。——《南齐书·列传·卷四十》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金史·列传·卷三十三》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列传·卷三十七》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本纪·卷四》
非臣不乱,非臣不平。——《南史·列传·卷十八》
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南史·本纪·卷四》
前哲以善人为宝,不以珠玉为宝——《南史·列传·卷十三》
物各为主,无所责也。——《南史·列传·卷十六》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本纪·卷一》
理贵有中,不必过厚——《南史·列传·卷十八》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南史·列传·卷十九》
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轻也。——《南史·列传·卷二十五》
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南史·列传·卷三十二》
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说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人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南史·列传·卷三十九》
奢侈者鲜有不败——《南史·列传·卷四十五》
举大事必有所资——《南史·列传·卷五十三》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列传·卷三十四》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二》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
国之宝器,其在得贤。——《北史·列传·卷五十一》
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陈书·列传·卷二十五》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列传·卷二十四》
古者春夏二气,不决重罪。——《陈书·本纪·卷三》
举善从谏,在上之明规; 进贤谒言,为臣之令范。——《陈书·本纪·卷五》
不爱其亲,岂能及物?——《陈书·列传·卷十三》
摘抄名句的精彩句段
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
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史记》
3、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史记》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5、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也 。 ——司马迁 《史记》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 《史记》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8、 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 《史记》
9、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
史记中的经典名句
名句摘抄汇总如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司马迁史记的名句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沉溺其中,吸取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那才是有益之举。
2、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才会想要一个贤良的宰相
赏析: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史记的名言名句
1、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司马迁
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 ——司马迁
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司马迁 《史 记·李斯 列传》
4、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5、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 《史记》
7、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8、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 《史记》
9、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司马迁 《史记·张仪列传》
10、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司马迁 《史记》
11、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司马迁 《史记·游侠列传》
12、 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13、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司马迁
14、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司马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5、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史记》
16、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 《报任安书》
17、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报任安书》
1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司马迁
19、 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司马迁
20、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史记·滑稽列传》
21、 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 《史记》
22、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
23、 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马迁 《史记》
24、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司马迁 《史记》
25、 骐骥之踞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
26、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司马迁 《屈原列 传》
27、 戴盆何以望天。(行为和目的恰巧相反,主观愿望难以实现。)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28、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司马迁
2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30、 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出自史记的十句名言
史记的名言名句1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
2、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3、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4、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5、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6、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8、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9、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
10、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11、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
12、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
14、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15、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
16、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
17、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1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19、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2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21、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22、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23、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24、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25、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史记的名言名句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
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
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
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名句: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 ·周鲁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
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赏析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注释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17、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注释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 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赏析此语出自《论语 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1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注释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 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名句欣赏:
《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史记·淮阴侯列传》。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做大事的人,不要受细小的事情羁绊,做事要果断。迟疑不决是成大事者的致命弱点。任何人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有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都会有收获。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这句话出自《史记儒林列传》。要致力于合乎正道的学说而立言,不 可曲解学术,去迎合世俗的爱好。指正直的学者不说违心违理的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博地学习而坚守自己志向,恳切地发问而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越勤奋,越,也越能发现所谓的“仁道”就在其中,存在于我们正确的学习过程中。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