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句型训练及答案(缩句)_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题缩句
1.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
2.六年级缩句扩句反问句改病句转述句各两句
3.找修改病句和缩句(每种10句,切记是六年级的)
4.六年级的缩句
5.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缩句
原句:他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缩句为:他眼泪流下来了。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
缩句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
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如“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1. 英 雄的红军顽强地向山顶前进 。
2.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3..我们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4.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那棵枝叶茂盛的榕树。
5.六岁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6.彭总经常检查海防前线战士们的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
7.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8.风景秀丽的北戴河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9.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
10.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11.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12.威武的长江舰停泊在灯火辉煌的武汉码头上。
13.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2.革命战士连牺牲都不怕,更不怕困难。
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4.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更重要的事了。
5.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6.跑的越远,离终点越近。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碰到一点困难,怎么能灰心丧气呢?
2. 小孩掉进河里,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3. 日子过得这样好,难道你还不感到满足吗?
4. 对于这种破坏纪律的行为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5. 我怎么会迟到呢?
6. 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 书籍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8.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
9. 哪里没有用过大兴安岭的树木呢?
10. 这能不叫人感到亲切、舒服吗?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 小明的爸爸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2. 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3.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 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5.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6.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7. 我的家乡是青岛市人。
8.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9.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10. 放学回到家,小华喝了一杯牛奶和一块蛋糕。
11.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12. 再过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毕业了。
13.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14. 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5. 我们要学习张大伟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16. 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小明的爸爸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我的家乡是青岛市人。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放学回到家,小华喝了一杯牛奶和一块蛋糕。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再过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毕业了。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我们要学习张大伟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11、小螃蟹悠闲自得地挥舞着两只小钳子。
12、小鸟在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14、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15、五彩缤纷的气球迅速飘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1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的嫩叶的柳丝。
18、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
19、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
20、其实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答案:
1、刺猬缩成一团。
2、桑娜补帆。
3、条石和城砖筑成了万里长城。
4、工程是奇迹。
5、小兔跑来跑去。
6、老人见到天安门。
7、脸上露出笑容。
8、学生做广播体操。
9、沙地上种着西瓜。
10、鸟做窝。
11、小螃蟹挥舞着钳子。
12、小鸟发出鸣叫。
13、雪花飘落。
14、民工撒下盐巴。
15、气球飘向天空
16、这是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柳丝。
18、孙平挡住了球 。
19、脚落。
20、万里长城是象征。
够了吗?
六年级缩句扩句反问句改病句转述句各两句
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
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说说是的一项及时发表心情和言论的功能,在人际交流中,使用句子是最快捷的手段,成功是一条沾满泪水的道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我为大家分享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优美句子!
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1
一、缩句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扩句
1、树叶飞舞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轮船航行在海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关心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奶奶等待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夏天的太阳,像个___________________挂在空中。
2._______________像柳絮一样在空中飞舞。
3.节日的广场花团锦簇,简直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雨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从空中倾泻下来。
四、修改病句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句子训练2一、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你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着蓝色背心的10号运动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邱少云一动不动地趴在火堆里。(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缩句:
1、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改为双重否定句
1、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风景真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反问句改陈述句
1、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难道雨下得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了这样的事,人们怎不伤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修改病句和缩句(每种10句,切记是六年级的)
1反问句:这难道是我做错了吗? 这怎么能说是我不对呢?
2转述句: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哎呀!我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你放心!"(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她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让我放心.)老师生气地说:"我非常生气,我要把没考及格的同学留下来好好地修理修理."(老师生气地说,他要把没考及格的同学留下来好好地修理修理.)
3缩句:已经是六年级的我,也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生动有趣的语文啦!(我学习语文.)美丽富饶的家乡,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这新一代的学子.(家乡哺育了学子)
新闻、记者曾经一度在全国泛滥成灾,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 新闻、记者损害了社会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六年级的缩句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换“;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
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参考资料
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缩句
①工程师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常常请教当地农民。
缩句:詹天佑请教农民。
②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缩句:詹天佑坚持工作。
③可爱的小鸟用嘴衔住一根细细的小木棍。
缩句:小鸟衔住木棍。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回答:脸上露出了笑容.
题目:
1、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3、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4、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5、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6、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7、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8.燕子停在电线竿上,像一个个音符。
9.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
.
10.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
11.比赛后,获奖的运动员兴奋得满街跑.
12.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
13.他喝了一袋牛奶,吃了二只包子上学去了。
1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15.“老人心想,这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16.校园里的草地上有垂杨柳,十分阴凉。
17.老师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18.当我发现秘密的时候,我竟感动得伏案痛哭.
19.他是一个无恶不赦的大坏蛋。
20.王明非常喜欢打篮球
21.金**的秋天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2.冬姑娘早早的披上了白色的衣装。
2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24.我很难忘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25.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