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右铭及座佑铭到底那个正确?还是两种都通用?

2.“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翻译

座右铭汉崔瑗原文带拼音_座右铭东汉崔瑗注音版

意思是世上的荣誉没有那么重要。

出自:东汉崔瑗的《座右铭》

原文: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译文:

世上的名誉和财富都是不值得追求的,只有仁慈才是值得追求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曾有打车吕延济题注说崔瑗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就手刃他的仇敌,然后逃命,被赦免才得以逃脱。于是作此铭来警醒自己,又因为经常放在座位右边,于是叫做座右铭。

在做人的方式上,崔瑗强凋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一句表明为人太过刚强会招致祸患。

在行为方面,作者要求自己做到上文所说的“慎言”,也要做到“节饮食”。这是因为饮食是物质生活的重要方面,没有节制,便会贪婪争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在观念上做到“知足”。

座右铭及座佑铭到底那个正确?还是两种都通用?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作为崔瑗的《座右铭》中绾结全篇的句子,用语简单,表意明了,阐释的道理却深刻:抱定善心,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生活就不会太黯淡,人生就不会太落寞,生命的底色就不至于太灰暗。

《座右铭》是东汉文学家崔瑗用五言体写的一篇短文,篇幅不长,但文章的意涵却十分丰富,阐发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不仅影响了当世之人,对活在当下者仍然具有启迪心智的导引作用。座右铭是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一百字的短文,如果按照文学的标准观照,不论是辞藻篇章,还是技法都算不上精品。但是,撇开形式的,单从内容的角度审视,短篇阐释的处世哲学仍然具有警示的意义。“文以载道”,此中之道可以是外在的社会世情,也可以是内在生命本体的自我观照。总览全篇,其蕴涵的道理很好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趋利避害是世人普世性的心理诉求。正是这样,人们往往只取对自己有益的一面,舍弃不利的一面。殊不知,置身在红尘大网之中,没有永远的儿,也没有永远的倒霉蛋。一时的穷或达,并不说明一辈子都一成不变。对普罗大众来说,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行走于世时,才不至于因为暂时的顺逆而搅扰了心绪。

相生相克、相生相谐当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只不过有的表现明显而容易被人知道,有的因为隐含而不易发觉罢了。世情如此,人生无异。就一个人而言,优点与缺点、施人与受施、赞誉与谤毁、名与实、柔与刚是互为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客观性的存在,没有谁可以游离于外。所以,面对无法改变的既定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性地面对,坦然地处理各种关系。崔瑗经历牢狱之灾,痛定思痛之后,自省自我,付诸文字,才有了经典的《座右铭》。作为一种文体,铭的写作应遵循共性特征——记功德,使传扬于后世;表誓戒,求闻达于当代;而座右铭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一般是写作者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就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简单而言,座右铭含括的内容有两点值得重视:做人的准则和做人的方式。以此观照《座右铭》,看看作家针对这两点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劝诫的。前四句,“人”与“己”、“施人”与“受施”对举,分别以“无道、无说”、“勿念、勿忘”相陈,意在申说在寻常生活中不彰人丑、不揭人短,不夸己美、不扬己长;受人点滴之恩,当铭记于心,施人恩泽,不当长挂嘴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这种大度从容之态与人交往,才不至于“心为形役”。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文中“惟仁为纪纲”句足见作者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而“世誉不足慕”句包含的思想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生短短几十年,牵绊身心的东西很多,如果能够做到誉不足喜,毁不足悲,淡然面对得失、荣辱,也许就没有太多的烦恼与忧愁。陶潜在《神释》篇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人生境界,要真正抵达,需要的是智慧和胸襟。虽然理论的境界憧憬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至于迷失自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游走尘世,难逃“名利”加持。如何在纷纷扰扰中给自己减刑,尽量活出一份轻松,考量的是智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天定人命”带有唯心的色彩,但有时候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没有付出而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似可得一时之风光,但“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肯定会关起一扇窗子”。明白了这些,在名利面前就懂得如何取舍。“大道至简,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有时候也是人生的智慧。不过于精于世道,专于人情,守住自己的那份古拙,似靖节般“守拙归园田”,在自己的精神园囿中精耕细作,虽做不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心向往而为之,就不至于身心俱疲。

丛林法则的过滤是残酷的,弱肉强食古已有之。古往今来,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是老子反复强调的思想。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在自己的轨迹上滑行时不可避免地与周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牵连中,不对等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对等要么是身份地位上的,要么是财富权势上,要么是体格上的。不论是处于强势的位置,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该如何处理强与弱的关系,决定了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度。老子有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正是受老聃思想的启发,才有了“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刚强反而易遭不测——思想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从“惟仁为纲纪”到“老氏诫刚强”不难看出,崔瑗是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的。儒家思想侧重于内在,强调的是生命个体自我内心的修炼与调养,是以如何做人为准则和核心;而道家思想偏向于外,讲求的是做人的方式、方法。这种一外一内、一表一里相互叠加、映衬,然后进行内化,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道德融化贯通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活在尘世,处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摆渡人生时更要协调和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的关系。唯其如此,人生百年才不会有太多的落寞与悲戚。这正是后四句所要传递的思想。人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从呱呱坠地到青烟一缕,来于自然,归于大化,结果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对过程的耕耘。

人生就是家居、出门和回家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与世事风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一个人去处理内在和外在、我与非我的关系。纷纷扰扰,千头万绪,要不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确立人生行事的标杆,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行,至关重要。也只有只有,才不至于出现“遂迷,不复得路”的危局。从这一点看,崔瑗的《座右铭》所蕴之道,对当下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认真品读: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翻译

这是写作座右铭。 『座右铭』中『座右』的意思是在座位的右方;而『座佑铭』是指置在座位作庇佑的铭文。 但实际上当初始创座右铭的人为东汉崔瑗

他是作了一篇铭文,然后放在书桌座位右手处

以自我警惕

故日『座右』。这铭文非用作庇佑之用

因此『座右铭』方为正写。 详情可见以下故事: 简介: 东汉崔瑗兄为人所杀,瑗为兄报仇后逃亡,后遇赦,作铭置座右以自戒。见六臣注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注。后遂称记在座旁警惕自己的格言为 参考:140.111.34.46/dict/fonts/fa41 。 座右铭起源背景: 东汉年间,时人概念中属铭文一种的座右铭诞生。首创座右铭者,是为汉代书法家崔瑗。关于崔瑗作座右铭的背景以及这篇座右铭的全文,《文选》里有载。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年少时即抱负宏远,锐志好学,只是行事欠谨慎,好意气用事。 一日,其兄崔璋为人所杀,崔瑗气愤难平,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然也闯下了大祸。他为躲避官府追捕逃亡在外,期间东躲 *** ,如惊弓之鸟,苦不堪言。数年后幸逢朝廷大赦,方得重归故里。 痛定思痛,崔瑗检点了血气之勇造成的恶果:不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又使时光空抛,学业荒废,内心悔恨不已。沉思良久,援笔作铭文一篇,放在书桌右手处,用以朝夕悟对检点,「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我国第一篇座右铭现将由崔瑗首创的座右铭抄录于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纲纪。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缓缓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细细琢磨,这篇座右铭义精意深,不失为古人立身、待人、处世、修养的准绳。其中的「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行之苟有恒」等,名副其实至理名言。 其他后世典故: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 参考:140.111.34.46/dict/fonts/fa41 (见国语字典座右铭条) sle.wwpnews/news.p?news_id=WH0609060005&loc=any&cat=105WH&no_bo=1&PHPSESSID=906ced192e94d88f1732ae02c091264f

唔......我想是座右铭正确~because我中文book系座右铭~

我谂你去 ge <最紧要正字>email俾..... 咁咪可以让后代子孙不要误用lor~~~ 2006-11-30 17:47:46 补充: jade/special/more_than_words/main/08

参考: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的译文: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一、出处

出自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座右铭》。

二、原文节选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三、原文节选译文

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说自己的优点。

施恩惠给别人,千万不要记在心里;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可忘记。

世俗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则。

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安适,觉得不惭愧,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难道能中伤你吗?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经常放在座位右边,故称“座右铭”。崔瑗的兄长崔璋,崔瑗手刃仇敌后逃命,后被赦免,所以崔瑗作此铭来警醒自己。

二、赏析

崔瑗《座右铭》共20句,100字。全文的基调是抒发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每两句表达一层意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作者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当时比较普遍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有的直到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重视。

三、作者简介

崔瑗,生于公元77年,字子玉,汉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父亲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崔骃。崔瑗善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以文章显名于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锐志好学,继承父业。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与马融、张衡友谊很深。

百度百科-座右铭 (东汉崔瑗所作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