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生活变成诗歌>阅读答案

2.诗歌是什么意思

3.现代诗歌的意象举例

4.诗歌休闲中的释义和比喻是什么?

5.比喻诗歌的句子

6.诗歌中的比喻

把诗歌比喻成什么_诗歌是什么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外,复有大。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再如音乐,是种作用于听觉的声音,不可视也不可触,但如何让它可视可可感、可触可摸,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做到了这一点。诗人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音乐轻音和重音的交错弹奏,就不只是听觉,也有视觉;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乐境中流畅和冷涩两种境界,不止是听觉,也有触觉。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夸张李凭弹奏箜篌的感人力量几乎都是用视觉,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这中间又夹入触觉、想象和夸张。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也是如此,不止有大量的听觉比喻,也有视觉和触觉,如开篇的一连串比喻就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2、使具体的形象的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唐朝张打油有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颇有幽默感,不愧称为?张打油?,此诗的比喻虽然准确,但形象却不够优美,而优美则是比喻的一个要素,例如我们形容夫妻恩爱、朝夕相伴,可将他们比喻成鸳鸯鸟,连理枝,从未有人将他们比喻成血吸虫,因为其形象丑陋又有害人体,但如仅从准确性来说,血吸虫倒是雌雄同体,从不分离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位得到谢安称赞的兄女即是著名才女谢道蕴。比起谢朗(小名胡儿)的比喻?盐撒空中?,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确实高明得多。试想一下,无数盐粒从空中落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柳絮迎风起舞,则妙曼而美好。岑参的《白雪歌》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这些关于?雪?的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

3、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叙事诗也不例外,因此,对诗中吟咏的事物必须动之以情,运用比喻就是使诗歌富有抒情性的手法之一。如贺铸的词《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词中除了上片起首二句用赋体直抒胸臆外,多用比喻,比喻使其哀怨思念之情更加凄婉、更加深沉。首先,词牌《半死桐》就是个极为准确形象的比喻。唐代李峤《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中有?琴哀半死桐?之句,贺铸引来比喻丧偶后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就像梧桐半死一样。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贺铸又引来改写成?头白鸳鸯失伴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形成精妙的对偶比喻句式。它比起李峤和李商隐的诗句,不仅形成工整的对句,形式更为精美,由于由单比变成复合比,情感上也更为哀怨、动情。紧接着的?原上草,露初晞?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篇中的?薤上露,何易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两句共同构成?博喻?,由对亡妻的悼念进入人生苦短又?去日苦多?的更为深沉的悲哀。从中不仅再一次感到贺铸深厚的文学修养、化用前人成句的功力,也看到词人运用比喻的极为高明技巧。

比贺铸稍后的吴文英有首《风入松》,其上阙也是多用比喻: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其词典雅谐畅、含蓄委婉,能于工丽的周邦彦与清空的姜夔之外,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很得力于比喻手法的运用。吴文英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官,却也算不上隐士,以江湖游士身份辗转依附于官僚权贵之门,生活来源倒不匮乏。吴文英年轻时在杭州与一女子相恋,度过一段极为浪漫的生活。在词人离开杭州的十多年间,曾多次回忆这段恋情,也都是用柳、雨、荷、孤燕作喻:?泪香沾湿孤山雨,瘦腰折损六桥丝?(《昼锦堂》),?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向谁家?(《忆旧游》)。十多年后,词人后再次赴杭,闻女子已死,词人悲痛异常,写下《青玉案》亲自祭悼,词的开头也是以柳作喻:?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在这首《风入松》中,诗人除了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外,也多用暗喻,如?愁草瘗花铭?即是以花喻人,以?瘗花?暗喻美人已逝,以?愁草瘗花铭?来暗喻对昔日情人的追悼。追忆昔日,那楼前小道上的履痕足印,花前柳下的笑语轻声,携手分离处的黯然神伤,都勾起词人难以消除的隐痛,?一丝柳,一寸柔情?这个贴切的暗寓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在中国古代词人中,用比喻来抒情并取得出色成功的例子相当多,如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坠处遗香泽?,黄庭坚?月仄金盆坠水,雁回醉墨书空?,?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等等。

4、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古文中的比喻与古诗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说理性散文中的比喻,只是用来说明道理。在说理性散文中,只要是能说明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比喻,而且比喻本身并不是道理,如买椟还珠、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诗歌则不同,诗的比喻往往成为诗的形象一部分,那种通过比喻来阐释哲理的成为哲理诗或诗中蕴藏的理趣。这种寓意就在形象之中,而不是到形象外去寻找,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是慨叹人生的不可知性,也夹杂着生命短促、世事苍黄、物是人非的叹喟,充满一种迷茫不可预测的哲学思辨。起因于有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渑池,由于马死了,两人只好骑着跛驴到僧寺去寄宿。兴至,在寺庙的一堵墙壁上题下了一首诗。这一次苏东坡故地重游,当初接待他们的老僧却早已死去,只存一座灵骨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塌坏了。看到物非人也非,东坡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诗。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在苏轼看来,人生在世犹如飞鸿,充满了不可知性,人生踪迹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一块雪地上留下了爪印。待鸿飞雪化后,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了。然而,它毕竟飞过了,飞鸿踏雪的轻盈,不计何处的洒脱,惊鸿一瞥的浪漫,还有那翩然来兮的无悔,飘然归去的无迹,这就是苏轼理解的最优美人生态度!

苏轼还有首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其中对?神似?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在阐释的过程中也运用了明喻,指出?形似?的见解就像个孩子一样非常幼稚。诗歌和绘画一样,都要讲究?神似?,讲究本质的真实而不是外表的相似。这个明喻,既让读者形象地看清形似论者的浮浅,也可看出苏轼为人的率直认真。苏轼诗歌中曾多出使用比喻来阐明哲理,如《题西林壁》中诗人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比喻来阐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在《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中,又用?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在《慈湖夹阻风》中,用?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来感叹世道的艰难和人心的险恶。在《法华寺横翠阁》中,用?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来阐释江山易代、人生苦短的人生领悟。

<让生活变成诗歌>阅读答案

第一: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一般是整首诗歌的灵魂,需要仔细提炼。也可以是诗歌内在的主线,类似的主体思想。当然,诗歌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那是对于诗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而言,在这里,并不提倡把诗歌的题目代号化。

第二:诗歌的长度

总体说来,诗歌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长,长到几时行乃至几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几行,甚至几个字。但是,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张力在里面,要根据语言的张力而定,不可肆意缩短和延长。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的张力来定,不能过火,也不可不足,这两者都不是好的选择。

第三:诗歌的立意

诗歌本身可以无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据语言和技巧来定是否需要立意。严格的来说,诗歌的立意同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参考的立意来给诗歌立意。诗歌的立意不象那样要求严格,诗歌的立意仅仅是一条线索而已,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能谈到写成什么理论性教材。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一个瞬间的事情,脑子中形成诗歌的句子的时候,立意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仅仅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但是,立意跟随的就是这几个字或者词产生。

要是非得将立意说明白的话,可以参考的立意去定;但是,还要根据诗歌的题目来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是诗歌要围绕的中心,所以,一个诗歌的题目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诗歌的立意所在。

第四: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运用相当复杂,在这里仅仅讲几个重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而且要有张力,就是所谓的短小精悍。

A。掌握语言的火候。所谓语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诗歌的本身对于语言的要求,不能过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将主旨压缩,不可萎靡的沮丧。

B。要有内在的音乐感。音乐感,就是写出来的一首诗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诗歌用唱的形式唱出来,要语言优美,精炼,不能拖沓,严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带水。一首好诗是可以直接谱曲,可以直接让歌手唱出来的。

C。要有内在的张力。张力就是诗歌的弹性,象的语言的弹性一样,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至于诗歌的长短,要根据诗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讲诗歌比喻成河流的话,这条河流无论怎么流,始终在河岸里面流动,始终不会象两岸泛滥。散文则不然,你可以将两岸完全淹没,也可以只在河岸里流淌,这个就是诗歌和散文的相对的区别。所以,诗歌就是一条河流,一条从不泛滥的河流。

第五:诗歌的技巧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

但是,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技巧这两个字。但是,诗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体的创作的技巧要相对复杂一点,不过,与其他文体的技巧也有相通之处。

诗歌的技巧之一: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

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例如下面一首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呵,不要恐惧

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但是,在运用了想像之后,给人的感觉很好,“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此句巧妙的运用了想像,’寂寞‘和“蛇”是相通的,蛇的习性是喜欢黑暗和潮湿的地方,索群独居,的确很像“寂寞”,这就是想像。想像要合理,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寂寞是一头羊“,本身羊的习性不是独居,而是喜欢群居,所以,用在这里很不合理。

诗歌的技巧之二:通感,幻觉,蒙太奇

所谓的通感就是感觉上的挪移和借,也就是人的感觉的转换,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嗅觉转换为触觉,也就是通感。当然,感觉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合理性。

幻觉是直觉的改变和错乱,是有意借助真相的错乱的外在形式以达到其艺术创造的手段。也就是借助直觉的错乱来达到诗歌创作的目的的手段。

蒙太奇就是形象上的跳跃和超时空画面的组合,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以及感觉和形象上的跳跃。

例如下面一首诗,湘客的,《小名》

在乡下

随便出去走走

都能遇到一些小名

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特别是在黄昏

小名飞的满山遍岭

我的小名与石子有关

石子在乡下躺了千万年

而我却远离了乡村

小名被山弯弯拦过

飞不过山门

在城市

听惯了钢筋和水泥的声音

偶尔回乡

最先迎来总是小名

它从亲人的笑容里飞出

乘着乡音

翅膀上悬着我永远的童年

诗歌本身运用的多种技巧,这里主要讲通感·幻觉·蒙太奇,”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这一句就是用了通感,小名是不可见的东西,在这里却成为鸟儿,明显的是把小名视觉化,把听觉转换成了视觉。

诗歌技巧之三:我的退出

所谓我的退出就是作者的退出和主题的退出或者隐蔽。也就是诗歌里面明明有作者在,却不再出现作者的身影,我们看不见作者,却仍旧有作者在。也就是“我思,故我在”的体现。

例如下面一首诗匡国泰的《一日》组诗里的《未时:老鹰叼小鸡》

“老鹰叼小鸡罗!”

小树一片惊慌,

许多脚跳起,又落下。

“慌什么?”

村前的古樟树咕哝着脱了袜子,

把世世代代的根,

伸到溪涧里濯洗。

在这首诗里,没有作者出现,但是,我们却明明知道作者就在旁边。

诗歌技巧之四:情节的加盟

所谓情节的加盟就是在诗歌里加入情节,也就是象的情节,但是,诗歌的情节不是完整的,诗歌的情节只是一个片断,或者一个场景而已。诗歌最忌讳加入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这样容易造成诗歌的拖沓的感觉,容易造成拖泥带水。

例如下面一首诗,西川的《起风》

起风以前树林一片寂静

起风以前阳光和云彩

容易被忽略仿佛他们没有

存在的必要

起风以前穿过森林的人

是没有记忆的人

一个遁世者

起风以前说不准

是冬天的风刮的更凶

还是夏天的风刮的更凶

我有几年未到过那片森林

我走到那里是在起风以后

这首诗加入了情节,容易让人在脑子中产生一个人穿过森林的想像,所以,所谓的情节的加盟就是加入情节,但是,情节只是片断性的,场景性的,不是如同一样的整个故事或者整个场景。

诗歌技巧之五:忘却的技巧

忘却的技巧是最终要达到的阶段,是熟练运用各种技巧的阶段,是类似在天空飞翔的技巧,这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好了,到这里该结束了,已经谈完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能学会写诗歌,诗歌能够越写越好。

最后,要说几句。

1,关于写作,当然任何的题材,生活都是最好的宝库,生活是基础。

2,对于诗歌的写作,要多去读,多去思考,多练习,多去历练自己的语言。

3,诗歌写作是件比起任何题材都要苦的事情,要奈的住寂寞和孤独,要多思考和历练自己的文字

诗歌是什么意思

1.后者指母亲驱赶入耳飞虫的方法,诗歌比喻一种积极乐观,诗意人生的生活态度。

2.第一个老师看重的是现实,小丑的职业收入不高,地位不高,生活不会很好,所以不看好:后一个老师看重的是态度,小丑将欢乐带给观众,服务大家,所以欣赏。

3.记得小时候,一个夏天的夜晚,也是现在酷热的夜晚,有一只飞虫飞进我的耳朵里。 。我慌张地使劲挖耳朵。可是那只顽皮的小飞虫死活不肯出来,我急的哭了起来。奶奶取出一瓶清凉油,说往耳朵滴几滴,就可以把飞虫的翅膀粘住,然后憋死它。妈妈却让我站起来,把耳朵对着明亮的灯泡,像变魔术一样附在我身边喃喃低语:虫儿最喜欢是亮光,哪里有亮光,它就朝哪里飞.小学的时候,大概三年级,同桌是个很让老师头疼的差生,特别会做动作、小把戏。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班主任在课堂上说这种是“胸无大志’.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是至少他知道是不好的意思,但语文老师在经过他身旁 时说起他的这个志愿,说了一句话“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有一次,科室组织去春游,车子开过一段路况很差的地方,到处坑坑洼洼。导游说路面简直跟麻子一样,并且连声道歉。我回来的时候,换了一个导游,同样是这段路,车子左右摇晃颠簸。他说:“各位美女,这条是迷人酒窝大道,也可以叫跳舞大道!”气氛便活跃起来。

4.

不矛盾。因为非凡见于平时,平时里也蕴含着非凡。

现代诗歌的意象举例

1、诗歌的意思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发展

《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3、诗歌的起源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

扩展资料

诗歌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百度百科—诗歌

诗歌休闲中的释义和比喻是什么?

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明喻要求本体与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 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 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使用“暗喻”(或说“隐喻”)和“曲喻”的手法。所谓暗喻,就是把喻体说成就是本体,暗示其相合的特性。至于“曲喻”,就是奇想,奇特而又大胆到几乎不近情理的联想、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变异的狂想,但是,如果在诗歌中处理得当,反倒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例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闻一多的《死水》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2、象征性意象。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 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 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例如,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3、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康桥泛舟寻梦,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诗人展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 “波光”“青荇(水草)”“清泉—虹—梦”“星辉—歌—笙箫—夏虫”……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寻梦”的主题,从开始“轻轻的”到结尾“悄悄的”,从“作别西天的云彩”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展示了诗人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沉思”的情感历程。

比喻诗歌的句子

我将用全诗来解释一些修辞格,而不是一行一行地解释:这首诗的语气严肃而有思想。这个韵式是aabbccddeeffgg。

这首诗的措辞是正式的。

头韵用于time, to, turn /t/ sound, /b/ in under and boughs,/s/ in stars, skies, stream等词中。

不谐音有松鼠、日光、enrich、stand、美女等。

柔和的声音有树枝、天空、一瞥、舞蹈等。明喻用在第四、八行。诗人说:“如果我们满怀忧虑,生活将会怎样?

我们没有时间驻足凝视,没有时间站在树枝下,像牛羊一样长久地凝视。

诗人说,人们没有时间像牛羊一样站在那里凝视,他们把空闲时间花在观看大自然上。溪流在阳光下闪耀,就像夜晚的星星一样。

这首诗的隐喻是“美的一瞥”,他称自然美的一瞥而不是女人的一瞥。诗人把自然的一瞥与女性的一瞥作了直接的比较。

提喻就像眼睛代表人类,树枝和树木代表自然星星是天空和夜晚的一部分。

悖论是一种看似荒谬却被检验为正确的陈述。在最后一行诗中,诗人说生活很穷,因为我们没有时间。通过观察自然,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转喻不是用它的真名而是与之相关的事物,就像诗人说的“美之一瞥”用于形容自然。

反题是指在像白昼和黑夜这样的句子中使用对立面的概念。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星星是希望的象征,黑夜也是邪恶与美丽的象征。

在这列没有时间等待,直到她的嘴可以微笑,她的眼睛开始露出笑容。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这首诗的风格很诗意。这些修辞格有助于你分析诗歌。

诗歌中的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诗歌中的比喻

月亮

对月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柳树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示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王沂孙《齐天乐·蝉》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范成大《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