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
1.如何划分语文句子成分
2.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3.求句子划分主谓宾状语。
4.句子的成分和主干是什么
5.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
6.语文句子的类型有哪些
7.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
8.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主题: 句子成分 知识讲解 语文语法中:主、谓、宾、定、状、补的含意、位置、用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题: 1
内容: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4)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书 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 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
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
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在句子成份的定义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只不过古汉语有特殊句式,它改变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如何划分语文句子成分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01
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 “......,......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4)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例如: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中的“非”解释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02
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为……所……”“为所”句,
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就是说: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像擦拭过一样。
如:“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为所吞”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孟子二章》“百里溪举于市”说“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属于被动意义,而“介”词于则介绍处所(名词)“又留蚊于素帐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动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03
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
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04
倒装句
(1)谓语提前句。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
美矣哉,我少年中国。
甚矣哉,为欺也!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子,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2)宾语前置句。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如: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状语后置句:
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如,屠惧,投之(以骨)。 … …用骨投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把大事托付给臣
战(于长勺)。… …在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难之间奉命。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划分句子成分就是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定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今 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3、宾语
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
4、定语:
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6、补语:
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扩展资料:
定语用( )表示,“的”可划进括号,也可不划进去,“地”“得”虚词同理,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如果出现多个定语或状语可以分别用相应的符号划出也可以将同一成分用相应的符号合并划出。
主语被谓语陈述,主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谓语(及物动词)支配宾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定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修饰,它与主语或宾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同理,状语与谓语也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谓语与补语之间是被修饰与修饰的关系。
求句子划分主谓宾状语。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练习如下:
1、他非常用功,每天都学到深夜。主语:他;谓语:学到;宾语:深夜;状语:非常用功,每天都。
2、小红在公园里跑步。主语:小红;谓语:跑步;状语:在公园里。
3、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书。主语: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谓语:有;宾语:很多书。
4、他的新书在书店里出售。主语:他的新书;谓语:出售;状语:在书店里。
5、我的妈妈是一位医生。主语:我的妈妈;谓语:是;宾语:医生;定语:一位。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和同位语八种。
句子成分位置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句子的成分和主干是什么
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中,句子成分的划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时如果教给学生一些判别技巧,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句子成分位置图
主 谓 宾 ———主干
状,定 状 补 定———枝叶
从以上位置图知道,句子成分总共有六部分,主、谓、宾为句子主干,定、状、补为句子枝叶。定语一般在主语和宾语前面,状语一般在谓语前,补语一般在谓语后,状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时可在主语前,一般用逗号隔开。弄清楚它们的位置关系图后,我们可知道划分句子成分,重点是划分句子主干,然后根据关系图可确定枝叶。
二、根据几个特殊的词判断主干
1、根据结构助词“的”判断主语和宾语。
结构助词“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从以上的句子成分位置图可知,定语后面的中心语要么是主语,要么是宾语。因此,如果句子中有结构助词“的”或者能够加结构助词“的”,并且“的”的前面成分都是定语,那么中心语能回答“谁”“干什么”之类的就可判断为主语和宾语。
2、根据结构助词“地”和判断动词“是”判断谓语。
结构助词“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句子成分位置图告诉我们,状语后面中心语是谓语。因此,如果句子中有结构助词“地”或者能够加“地”并组成状语和中心语成分,那么“地”后的中心语就是谓语。而判断动词“是”回答了“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所以它就是谓语。
3、根据情态动词(认为、以为、想、说、看见、深信、希望、觉得等)来判断谓语和宾语。
如果句子中有以上的情态动词,它一般充当谓语,那么它的后面所有部分都充当宾语。如“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在这个句子中“觉得”为谓语,它后面的“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充当宾语。
三、根据几个特殊的词和结构判断枝叶
1、根据结构助词“得”判断补语。
句子中结构助词“得”后面的成分一般是补语,因此只要句子中有结构助词“得”,我们就可判断它的补语。如“这个家伙精得很。”助词“得”后面的“很”为补语。
2、根据“当……时候”判断句子的状语
如果句子中有“当……时候”,它一般充当状语。如“当他急匆匆赶来学校时,已经上课了。”“当他急匆匆赶来学校时”为状语。
3、根据介宾短语在谓语前后位置判断状语和补语。
如果介宾短语在谓语前就充当状语;如果它在谓语后面就充当补语。如“李明在教室里读书”和“几丛书带草栽在阶砌旁边”。在这两个句子中谓语分别为“读书”和“栽”。而“在教室里”和“在阶砌旁边”是介宾短语。所以它们分别是状语和补语。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句子的成分和主干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一、句子成分:
主语:
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二、句子主干: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
三、找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
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
如:我不看书刊。
主干:我不看书刊。
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
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3、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在主干里。
如:我清楚地看见他来了。
主干:我看见他来了。
四、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的主干划得正确与否,对“√”,错“×”
①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②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③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
④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A、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B、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C、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拓展阅读:初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
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是一句一句地把版书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这种进行交际、传达信息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子有长有短。一个词也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谁?”“什么?”过来!“但是,一般句子都比较长,是由好些词构成短语并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在这样较长的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或者短语与短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把一个句子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等。
主语、谓语和宾语可以由短语构成,作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短语,其主体部分叫做中心语。
关于句子成分,需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句子成分基本上是由各种短语充当的,虽然单个实词在结构的句子里也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如:
(1)太阳出来了。
(2)一轮红日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
例(1)是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其主语由名词“太阳”充当,其谓语由动词“出来”充当。例(2)是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其主语由短语“一轮红日”充当,其为主由短语“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充当;主语里边又包含着定语“一轮”和主语中心语“红日”,谓语里边又包含着状语“渐渐”、补语“上”、宾语“蔚蓝色的天空”和谓语中心语“升”;而宾语“蔚蓝色的天空”本身又是短语,它又包含着定语“蔚蓝色”和宾语中心语“天空”。
其二,各种句子成分,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
主语和为主处于第一层次,如例(2)的“一轮红日”和“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主语的定语及其中心语、谓语的状语及其中心语、补语、宾语,是对主语和谓语的再分析的结果,处于第二层次,如“一轮”“红日”“渐渐”“升”“上”
初中一年级句子成分讲解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它们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下:
[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补语也可在宾语前)
句中的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修饰成分除定、状、补外还有复指成分(被复指的部分在句中作什么成分,复指成分就用什么符号)。句子成分的准确判定,依赖于对各成分概念的准确把握:
一、主语:谓语的陈述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如: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二、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如:明天星期日。
三、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什么”一类的问题。如: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四、定语: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如:(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那(颤抖)的手慢慢抬起来。
五、状语: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如:太阳[冉冉]地升起。六、补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如:他坐<在桌子旁边>。七、复指成分:两个成分同指一件事物的是复指成分。复指成分常用两种格式:
1、两个名词,或者一个代词一个名词,同指一件事物,连在一起同作句子的一个成分。
2、把一个较复杂的成分留在句外,句子里边用指示代词来代替它。如: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复杂单句:
复杂单句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1、单句的主干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例如:都过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理想。(此句的主语部分是由主谓短语来充当。)他看见一辆卡车从村子里开出来。(此句的宾语是由主谓短语来充当。)
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例如:她是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定语由多个短语充当。)
特殊单句:
把字句
“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
被字句
我被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所感动。
黄河终于让我们给制服了。
连动句
林部长扛着行李往工地走来。
周总理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
我去图书馆借书看。
兼语句
党中央的决定使我明确了方向。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该句式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
令性的'词: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等等。
是字句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主语和宾语间应是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
存现句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初级中学语文语法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一、用符号法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1)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
(2)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3)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
(4)消息在乡下传得特别快。
(5)他们对这位来自基层的女干部和她乡人民坚持不懈的治沙精神所感动。
(6)我一直沉醉在世界的优美之中。(7)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8)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9)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10)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
(11)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1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14)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
(15)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主要的关节。
(16)他们是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17)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8)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19)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0)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21)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22)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23)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24)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25)那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
(26)片面的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片面的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错误的。
(27)更让我动情的,则是从不少年轻人身上反映出的心灵美。
(28)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
(29)徐悲鸿以愤激的感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奚我后》。
(30)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3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的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32)那有节奏的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33)我深深的明白: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34)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35)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了出去。
(36)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37)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二、划分句子成分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的渡江区域。
(2)在一天夜里,他被一陈尖叫声惊醒了。
(3)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帝国大厦今晚熄灭了灯光。
(4)袁隆平视为生命的四分田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还是被那些造反派扫荡一空。
(5)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通年没吃过白米。
(6)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察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
(7)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8)她教给了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9)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10)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11)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
(12)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13)人类历史的发展,与人物的活动息息相关。
(14)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15)在汉江南岸狙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吃饭。
三、选择题:
1、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A、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
2、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B、他的身材高大。C、他有高大的身材。D、身材高大的就是他。
3、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4、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应该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语文句子的类型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同时,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接下来,我将详细的为您讲述“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并提供了一文“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希望您能够充分的了解语文的句子成分划分。本文章仅供从那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
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概说
1、 什么是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就是句子的组成成分,也就是单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因为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语调,所以当短语加上语调成为句子时,短语成分也就成为句子成分。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句子成分概述
主语是陈述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回答“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主谓之间用 || . 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宾语是被支配关涉的对象,动宾之间用 | .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分别用 = 、 ~、__表示。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补语是中补短语中补充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二)主语
谓语
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
(1)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
(2)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
(3)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是主语。
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条件与谓词性词语做主语的条件相同。 副词、介词短语不能做主语。
2、谓语的构成
经常做谓语的是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以及动宾短语、连谓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等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做谓语形成主谓谓语句。
3、主语的意义类型
句子成分的意义类型是看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语义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们主要是以位置关系判定主语的,主要分三种类型:
(1)施事主语 施事主语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构成“施-动”关系。大多数主语属于这种类型。
(2)受事主语 受事主语是谓语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构成“受-动”关系。受事主语的句子是被动句,施事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用“被”,也可以不用。
(3)非施受主语
非施受主语既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不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是施受以外的其他语义关系的主语。分为两类:A、谓语中用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等;B、谓语中用动作动词,但主语表示动作涉及的工具、处所。
(三)宾语 1、宾语的构成 宾语和主语的区别主要在于位置的不同,以动词来说,主语在动词前,而宾语在动词后。做主语的词语大都可以做宾语。
经常充当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和主语相同)。 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宾语。
名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名宾,谓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谓宾。名宾是常见的,因而要重点把握谓宾。名宾和谓宾对谓语动词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名宾,或者带谓宾。
能够带谓宾的动词有:
(1)判断词“是”。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2)心理动词。如“喜欢、盼望、认为、觉得、讨厌、爱、恨、怕”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3)感知动词。如“知道、听见、感到、感觉、明白、看到”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4)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如“开始、进行、结束”,一般只能带谓宾。
(5)表示对待、处理意义的动词。如“加以、给以、予以、给予、足以、难以、得以”等,只能带谓宾。
(6)“于”类动词。如“勇于、敢于、善于、易于”等,只能带谓宾。
2、宾语的意义类型
宾语的意义类型和主语的意义类型相同,但常见的主语意义类型是施事主语,而宾语常见的意义类型是受事宾语。 (1)受事宾语
这类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分为对象宾语和结果宾语。“买汽车”是对象宾语,“造汽车”是结果宾语。结果宾语表示的事物只有在动作完成之后才有。
(2)施事宾语
这类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要出现在存现句和供宾句两种句型中。如“门口站着一个人”、“一间屋住四个人”。
(3)非施受宾语
非施受宾语是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难于断定是施事还是受事的宾语,分两个小类: A、动词为动作动词,宾语表示该动作行为的处所、工具、目的、原因等,如“吃食堂”是处所宾语,“吃火锅”是工具宾语,“吃大款”是原因宾语。
B、动词是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当、算、在、姓、变成、成为、当作、成了”等,这些动词表示某种关系。
主语和宾语的施事、受事关系一般表现为“施-受”(我看书),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多种关系,如“受-受”(土豆炖牛肉),“非--施”(外面来人了),“非-非”(他是学生),“施-非”(他吃火锅)。
(四)定语 状语 补语
1、定语的构成 定语的构成范围很广,几乎除副词、量词以外的所有实词,的字短语以外的所有短语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限制性定语由形容词性词语以外的词语充当。
一般认为,不存在纯描写性的定语,描写性定语常常兼具限制性,如“红衣服”同时也区别于别的衣服。
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1)表示领属的词语;(2)表示指示或数量的词语;(3)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
2、状语的构成 状语的构成:经常做状语的是副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助动词以及介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等。 状语的语义:状语表示的语义主要有时间、处所、程度、范围、数量、肯定否定、情状、语气等。 状语的位置:一般为句中状语,在主语后、动词形容词前。也可以是句首状语。特殊情况下状语可以后置。多数状语既可以是句中状语,也可以是句首状语,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状语只能是句首状语。
3、补语的类型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试比较: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3)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趋向补语用趋向动词。
其位置和用法比较灵活。
(4)数量补语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
(2)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5)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6)对象补语 对象补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比较对象,由“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
(7)能否补语 能否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6、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1)(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2)(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3)(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4)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7、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1)词性不同。 宾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而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因此,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多为宾语,谓词性成分则需要看与动词的关系。 量词短语中的动量短语一般做补语,物量短语一般做宾语。
(2)关系不同。 动语和宾语是支配关涉关系,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中心语与补语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动词后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依靠这种区别判断是宾语还是补语,即看其能不能够被“什么”代替。
(3)转化方式不同。 有宾语的句子可以转换成“把”字句。“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一个小时”是宾语:“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不能转换,“一个小时”是补语。
(4)助词“得”。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标志。但要注意“得”是构词语素的情况,如“取得、晓得、认得、赢得、使得、省得、分得、获得、觉得、记得、亏得、懒得、乐得、落得、值得”等,这些词后面的成分一般是宾语。
(五)中心语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中心语。
1、主语中心语主语中心主要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2、宾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宾语中心语,但必须借助助词“的”。
3、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名词性词语也可以做谓语中心语,状语一般为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已经、都、只、就、才、净、光、真”等,近些年来,程度副词也可以做这样的状语,如“很北京”。
4、动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由动词充当,动语中心语后面既要有宾语,也要有补语。
二
单句的类型单句可以分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按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划分出来的类型。单句句型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句类是按句子的语气用途划分出来的类型。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个句子既可以从句型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句类角度分析。如“他来了?”属于主谓句句型,属于疑问句句类。
(一)句型:句型是从句子结构方面给句子的分类,句型具有层次性。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根据构成句子的词语性质,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由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1、主谓句(1)名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是名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大多表示判断,也可以表示描写。如“鲁迅浙江人。”(2)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是动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分为带宾和不带宾两种。如“他看过这本书。”、“我去过。”(3)形容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是形容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如“这间房子很大。”2、非主谓句(1)动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动词性词语构成。用于说明自然现象、提出一般要求、提出口号或作为复句的分句。如“禁止吸烟。”(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如“真美啊!”(3)名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用来表示:A、剧本的场景说明,如“东北某火车站”;B、表示感叹或赞叹,如“多可爱的孩子”;C、表示突然出现的事物,如“车”;D、表示呼唤,如“老师”;E、表示要求或斥责,如“车票”。(4)拟声句拟声句是由拟声词构成的句子。如“轰隆!”、“哎呀!”。
(四)现代汉语特殊句型--复杂单句1、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其结构:他 身 体 健 康 。主谓谓语句的两个层次都是主谓短语,但性质不同:第一层次上的主语、谓语是全句的主语、谓语,叫大主语和大谓语;第二层次上的主谓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叫小主语和小谓语。2、双宾句双宾句是具有两个互相之间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双宾句的结构特点:(1)谓语动词具有“予取”性,如“给、送、问、告诉”等;(2)两个宾语在结构上都可以与动词发生动宾关系;(3)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双宾句中的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例如:他 || 告 诉 | 我 一 件 事 。“我”是近宾语、间接宾语;“一件事”是远宾语、直接宾语。3、兼语句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第一动词的宾语同时做第二动词的主语,叫兼语。兼语句的特点:(1)第一动词为使令动词;(2)兼语与第一动词构成动宾关系,与第二谓词构成主谓关系;(3)第二谓词语义上属于兼语。兼语句分类:(1)第一动词是“使、叫、让、请”等表示使令、劝阻等意义的动词,如“我叫他去”。(2)第一动词为“有”,如“外面有人来了”。(3)第一动词为“是”,如“今天是你不对”。(4)其他动词进入兼语结构有了使令意义,如“班长组织我们去辽沈战役纪念馆”。4、“把”字句把字句是用“把”构成介词短语,把动词的支配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型。如“他把书包放到桌子上”。大部分把字句可以转换为带宾主谓句,不能转换的情况是:(1)动词后另有宾语;(2)动词后带有复杂的补语;(3)意义上不允许。把字句的构成条件:(1)动词要动作性强;(2)不能是光杆动词;(3)“把”介引的对象必须确指;(4)否定词、助动词只能放在“把”前。
6、“被”字句被字句是用“被”引进施事,或用“被”附着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的句型。如“云彩被风吹走了”、“云彩被吹走了”。被动意义的表示方法:(1)语义被动;(2)被字句。被字句的类型:(1)[被+施事]+动;(2)被+动;(3)[被+施事]+所+动。构成被字句的条件:(1)用动作性强的动词;(2)不能是光杆动词;(3)主语确指;(4)否定词、时间词放在“被”前。
5、“连”字句连字句是用“连……也/都……”格式表示强调的句型。如“连他也不愿意去”。连字句的分类:(1)主语施事型,如“连他都不来”;(2)主语受事型,如“连书也不看”;(3)重复动词型,如“连看也不看”。
三 单句成分的分析
(一)单句分析的方法方法要点:
(1)注重结构层次,也注重结构关系。(2)重视结构中心的作用,善于抓住中心语。(3)注意语义分析在句子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二)单句分析例释(经济)的
发展|| [必然] [会] 带动 |(教育) 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划分下列句子的成分
1 陈然高兴极了!
2 东西就在这口井里!
3 一个青年躺在石制的手术台上。
4 皇帝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赞美!
5 他快乐的简直要跳起来了!
6 《东方红>>是全国几万万人民的心声。
7 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
8 自从处死了伪村长,敌人疯狂的进行报复!
9 一九一六年夏天,雷锋到佳木斯执行任务!
10 为了保密,党组织的几个***看了都毁掉了!
11 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使陈然增长了许多地下斗争的经验!
12 难翻的老界山,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3 万丈高楼平地起!
14 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5 他躺在床上呼呼的睡着了!
16 他们所处的环境比前一代人好得多!
17 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柏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
18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19 我赞美白杨树!
20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分卷集着乌云!
21蠢笨的企鹅,胆怯的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
1、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
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2、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3、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4、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5、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6、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反诘问句,即反问句,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
7、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表示命令、禁止: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
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
8、感叹句
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一般用降调。
百度百科-句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点很多,下面总结了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二、词类的辨别
1.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2.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3.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4.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5.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6.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7.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三、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1.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2.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3.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4.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四、动宾短语
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1.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2.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3.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4.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五、主谓短语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
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1.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2.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六、句子成分
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设复句,前一个分句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2)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可以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