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汉语》要点(6)

2.解释一下 语素

3.语素是什么?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

4.有没有区分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的方法

语素可以充当短语和句子的构成材料如成词语素_语素构成词的例子

1、词是造句的单位。

2、语素是构词的单位。

3、字则是记录词和语素的书写单位。?

前两者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则属于书写符号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如下:

一、语素和字。?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一般是单音节的。?

1、单音节汉字与单音节语素形成对应关系,即一个语素由一个汉字来记录。

如“山”“大”“观”“子”“田”“小”“很”“吗”“残”“污”“检”等。

2、单音节汉字与多音节语素不能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语素由几个音节表示。

例如“彷徨”“参差”“蜘蛛”“猩猩”“的士”“白兰地”“歇斯底里”“勃勃”“萋萋”“扑通”“哗啦”等等。?

3、因为存在多音多义字,所以,单音节语素与汉字之间,也存在不对应的情况。

如:?汉字“行”,?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不同的语素:

xíng:“行走”“自行车”“行李”等;

háng:“银行”“行业”“行距”等。?

如:汉字“重”,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

zhòng:“重要”“重视”“重心”“重大”等;?

chóng:“重复”“重新”“重整”“双重”等。

其他如“别扭”的“别”和“别去”的“别”,“昂首”的“首”和“一首诗”的“首”等,都是如此。

二、语素和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两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功能上的差异:?

1、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语素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

2、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如:单音节语素:“草”“并”“风”“走”“美”“一”“张”“啊”“才”?。

多音节语素:“饽饽”“徘徊”“葡萄”“咖啡”“维他命”等。?

3、非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起来构成词的语素。

如:“草原”“行走”等词中的语素“原”“行”等,就属于非词语素。

又如:?“学习”“人民”“桌子”“作者”“蝴蝶结”“洗衣机”中的“习”“民”“桌”“子”“者”“衣”“机”等,都属于非词语素。

三、字和词。

字和词的关系与字和语素的关系有一致性,但相比较而言,字和词的关系更为复杂一些,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应的情形更多一些,因为汉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要音节结构形式的。具体分析如下:?

1、有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如:“凤”“高”等。?

2、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的,如:“电脑”“洗衣机”等。?

3、还有一个字表示不同的词的或一个词用不同字来表示的。?

前者如“白颜色”的“白”和“白跑一趟”的“白”,后者如“笔画”和“笔划”。

《现代汉语》要点(6)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最小、有音、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尤其是“最小”和“有义”。

单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直接运用语素的定义进行判定,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使用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的语言单位。不论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语素分成三种构词方式:

1、单音节语素:构词由一个字才有意思的词组成;

2、双音节语素:构词由两个字才有意思的词组成;

3、多音节语素:构词由两个字以上才有意思的词组成。

扩展资料:

词和语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节形式上也有显著特点,区别并不困难。不过也要注意,汉语语素非常活跃,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可以独立成词使用,这是因为从语素的历史看,它们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与词是一致的,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语素和词有所分工,但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比如"月亮"的"月",我们只能说"月亮",所以"月"应该是语素,但在"月出惊山鸟"、"山高月小"中,"月"无疑又是词了。

可见,单纯从形式上看,这些单位到底是词还是语素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归入到不同的类别中去,这并不抹杀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有点类似于辨识音素和音位,例如普通话语音单位p,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观察是音素,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观察是音位。

和字关系:

⑴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大部分的单音节语素属于这种情况。如:“痼”对应难以治愈的疾病。

⑵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多个语素,也就是所谓的多义字,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香”对应香味、味道好、受欢迎、亲吻等多个语义。

⑶多个汉字对应同一个音节、一个语素,汉语中的异体字是典型代表。

⑷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多个语素。汉语中的多音多义字属于这种对应关系。

⑸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也就是说一个语素由多个汉字、多个音节对应。如:“巧克力”,他们都不是语素,而是一个记录音节的符号。

解释一下 语素

第四章 词汇

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

二、词汇单位

语素、词和词的构成、固定短语

三、语素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一般是外来词,如“奥林匹克”)

2、确定语素可以用替代法

3、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

A、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

B、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

注: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完全由外语音译过来的,无论多少个字,都是一个语素。

语素:

1? 成词语素

2 不成词语素:

(1)不定位语素(词根,如——农,农——)

(2)定位语素

(词缀: 前缀如老——, 第—— ; 后缀如——子,——儿)

注: 词缀也是一个语素

四、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充当,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的构成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A、单音节的:如天,江

B、多音节的:

a、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含双声词(参差,仿佛,伶俐)

叠韵词(烂漫,逍遥,哆嗦)

其他(鹦鹉,芙蓉,玛瑙)

b、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由不成词语素相叠而构成。如猩猩,潺潺,依依

c、音译外来词:如葡萄,歇斯底里

d、拟声词/象声词,如“哗啦,叮当,滴答”

翻译外来词的四种方式:

音译,如苏打,巧克力

半音译半意译,如冰淇淋,米老鼠

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拉力赛,沙丁鱼

字母外来词,如MTV,CD

(2)合成词

A、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分五种类型:

a、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国家

b、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如火红

c、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提高,车辆

d、动宾型: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注意

e、主谓型:前一次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日食,民主

B、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仅仅,刚刚

C、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b、词根+词缀:刀子,来头,鸟儿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红通通(的)

五、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也是造句的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割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即扩展),而词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例如:骑兵是词,骑马是词组。

?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六、固定短语

1、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即一般短语。

2、固定短语包括专有名词(企事业单位名称,书名,杂志名等)和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七、词义

1、词义的定义:词是词的内容。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

2、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事物可以不同。

3、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2)色彩义(附属义)

A、感彩

a、褒义词

b、贬义词。

c、中性词。

d、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彩。

B、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C、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务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这些词除了理性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

4、词义的分解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时,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A、义项的分类:按地位分为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和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B、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C、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A、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B、义素分析步骤

a、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b、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关的义素。

c、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十”“一”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可以用二分法,多分。

C、义素分析的运用

a、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b、突出地显示词义间的异同及联系

c、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八、语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的定义:语义场又称词汇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2、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例如:人(上位词),男人,女人(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由自己的下位词。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下一层次的称做子场。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例如父亲和母亲。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的语义场,主要由义项不同所致

3、语义场的种类:(按关系不同)

(1)类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在汉语中类属语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锅碗瓢盆”可以代表一切厨具;其划分依据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2)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得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

(4)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如“东边,西边”,甲在乙的A——〉乙在甲的B

(5)行为动作的过程:买——卖

九、同义义场

1、同义义场的定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2、同义义场的分类

(1)等义词

?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如:斧子——斧头

(2)近义词

A、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

这种词,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

3、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A、意义的轻重:即±[程度重],如“轻视——蔑视”

B、范围的大小:即±[范围大],如“边疆——边境”

C、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即±[集合],如“信件)——信”

D、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2)色彩方面的差别:

A、感彩不同,即±[褒义],如“成果——结果——后果”

B、语体色彩不同,即±[书面语],如“父亲——爸爸”

(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深刻——深入

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4、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十、反义义场

1、反义义场的定义: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两个词必须是同一意义范畴的

2、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两者之间不容许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

(2)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它意义存在的可能。如白,黑

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4、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十一、语境:

1、定义:指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2、分类

(1)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得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2)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3)语境和词义

A、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因文定义”,而不要“望文生义”

B、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C、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D、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E、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十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特点: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2、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

(2)方言词

(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

类型:音译外来词、音义兼意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

3、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2)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十三、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

十四、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也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

2、成语的特点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

(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

十五、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穿小鞋,下马威,天晓得。意义是整体化了的。

十六、歇后语

1、歇后语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2、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义,一是谐音

(1)喻义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现象

十七、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来源于网上)

语素是什么?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

“语素”是由英语morpheme翻译而来的,也可以译成“词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的作用和职能主要就是构词。因此,从总体上看,语素是一种构词单位,尽管自由语素也可以单独成词、自由运用。如果说词和固定短语是使用单位,那么语素就是备用单位。例如“人”,是一个语素,①它的语音形式是“ren35”,②它的意义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这个语素就是①和②的结合,表明其具有①的读音②的意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牡丹”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mu214dan”,意义是“一种落叶灌木或这种植物的花”。它们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人、学、老、习、妇、话、他、呢”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枇杷、玲珑、蜻蜓、玫魂、囫囵、沙发”等;

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东不拉、萨其马、蒙太奇、苏维埃、阿斯匹林、歇斯底里、羽绒服、物理学家、英特纳雄耐尔”。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

有没有区分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的方法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

“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所以说,能否自由运用就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分界。②

再谈词与短语的关系。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 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 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试比较一 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再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 黑板、白字、骨肉、打场、头痛、信纸

(二) 白墙、白花、血肉、打虎、手痛、写信

你能判断它们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吗?用插入扩展法,相信你能区别清楚。

不过,运用插入扩展法区分词和短语,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1、 插入的语言单位必须是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的直接成分。如“工人”之间不能插入“人和商”,扩展成“工人和商人”。

2、 要能连续插入不同的语言单位,以准确判断其能否扩展。如“看见”中间可以插入“不”或“得”,但却不能继续插入其它成分了,因它还是词,而不是短语。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普通话里的单音节词不超过1400个,而语素远比这个数目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音节要代表许多个不同的意义。例如xī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 “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脏)、锌(锌矿)、薪(薪金)、芯(灯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几个语素。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这个音节就分别写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们作了分析语素的工作。可是,并不能说,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汉字的形、音、义和语素的关系,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个音节代表几个语素,可以分别用几个汉字表示之外,还有如下的一些情况。 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读同一个音。例如,“副”(fù)这个字就可以代表三个语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级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称,如“名不副实”;“副③”,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担架”。 一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写成一个汉字。例如:shéi-谁,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恻。这种情况的例于比较少。 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搜集”的“搜”可以写成“蓃”,苏醒的“苏”可以写成“苏”,这就是所谓异体字。 几个不同的音节,表示不同的语素,却写成同一个汉字。例如:chā-差(差别),chà-差(差劲),chāi-差(差使),cī-差(参差)。 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可以包含两个语素。例如:“俩(liǎ)”“仨(sā)”念起来虽然只有一个音节,但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语素,“俩”即“两个”;“仨”即“三个”。 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汉字在某个场合下代表语素,在某个场合下又不代表语素。例如:“沙、发、巧、力、马、克、达”分别都是语素;而在“沙发”、“巧克力”、“马达”中,它们只作为一个音节的符号,都不是语素了。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分别举例如下。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 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如:踌躇、狼狈、葫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来词,如:琵琶、尼龙、咖啡、咔叽。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来词。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独立运用,因而能独立成词,如“人、跑、我、拉、红……”这样的语素称之为“成词语素”;有的则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成词,如“民、们、机……”这样的语素称之为“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它永远不可能是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不能保证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词,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词,它在这里是以语素的形式出现的,是“人民”这个词的组成成分,不能拆开,当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少数的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就是跟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画儿、石头、我们。里面的“第、老、阿,于、儿、头、们”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变换。我们称这样的语素为附加成分,也有人称它们为词缀的。这种附加成分的意义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它眼前面讲到的“葡、萄、蜈、蚣”之类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确的意义,后者没有任何意义。 能独立成词的语素,词和语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个语素一个词,这样的词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其构造简单,无需深究。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结合构成一个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关于合成词的构造关系,这里试列举几种。 一、两个语素按一定的关系组合成词,这种组合方式叫复合式。它又可以分为六种形式: 1.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分主次,它们之间是联合关系。例如: 朋友 语言 斗争 伟大 勇猛 刚才 是非 开关 东西 迟早 反正 彼此 2.两个语素有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偏正关系,前一个语素是描写或限制后一个语素的: 火车 铁路 优点 重视 雪白 只要 石器 花芯 善意 豪情 前门 飞船 3.两个语素之间有一种支配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一种行为动作,后一个语素表示受这个行为动作支配、影响的事物。例如: 革命 带头 动员 有限 干事 绑腿 守旧 安心 知己 失信 认输 鼓掌 4.后一个语素是对前一个语素加以陈述说明的,它们之间是陈述关系。例如: 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轻 性急 胆怯 日出 心慌 口渴 民用 自愿 体重 其他回答①定义不同,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民”、“玻璃”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比如“人”、“图书”;短语是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言单位,“英语教师”、“科学研究”。

②作用不同,语素是构词单位,不能直接构成句子,即不能直接作任何句法成分,只有独立成词或组合成词,才有可能独立运用,如“建”和“设”都是语素,它们不能够直接构成句子,只有组成“建设”等词语,才能构成句子。

词是造句单位,直接构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短语再构成句子,如“花开了”这个句子就是由“花、开、了”三个词语构成。

短语也能单独使用,可以直接构成句子。如“月季花开了”,“月季花”就是一个短语。

③结构不同:语素不能切分成更小的语法单位,如“人”“沙发”,都不能切分;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更大的语法单位,如“人民”是由“人”和“民”两个语素构成。但是词不能扩展。如“”是词,不能扩展为“白的菜”

短语由词组合而成,因此能够扩展。“白布”是短语,可以扩展为“白的布”。

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不成词语素则不能。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独立运用,因而能独立成词,如“人、跑、我、拉、红……”这样的语素称之为“成词语素”;有的则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成词,如“民、们、机……”这样的语素称之为“不成词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它永远不可能是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不能保证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词,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词,它在这里是以语素的形式出现的,是“人民”这个词的组成成分,不能拆开,当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能独立成词的语素,词和语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个语素一个词,这样的词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其构造简单,无需深究。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结合构成一个词,这就是合成词。

扩展资料:

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少数的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就是跟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画儿、石头、我们。里面的“第、老、阿,子、儿、头、们”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变换。

这样的语素为附加成分,也有人称它们为词缀的。这种附加成分的意义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它跟前面讲到的“葡、萄、蜈、蚣”之类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确的意义,后者没有任何意义。

百度百科-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