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句_论语中的名句及赏析
1.孔子的《论语》中都有什么名句
2.论语名言名句赏析
3.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带注解
4.《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有哪些?
5.孔子论语经典名句
6.求论语中的名句,要出处和简要分析
#能力训练# 导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
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2.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
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
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
解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待人和顺友善,但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虽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却是毫无原则、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
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9、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
解释: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3.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都仰望着。”
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都仰望着。”
1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
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应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5.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孔子的《论语》中都有什么名句
儒学经典论语名句赏析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论语名句赏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学而第一》)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赏析孔子的这几句话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尊敬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赏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应当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它可以统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5、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赏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重视的问题。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人的情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人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心理学中讲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样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信服。这里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顶真。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经常见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第六》)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赏析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至今仍在沿用,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这是孔子对后人教育上的最大贡献。
孔子一向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又聪明和愚钝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使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8、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赏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广招门徒,不论什么种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级制,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似学的先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有教无类?是影响了中国近千年的教育思想。指出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它与身份地位无关。只有民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国力才会增强。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只有通过教育,文化才会得到传播和普及。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心系国家,高瞻远瞩。
?
;论语名言名句赏析
出自《论语》的孔子名言很多,此处列举一些供参考: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白话文释义: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带注解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 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有哪些?
答案如下: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论语经典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巧言令色,鲜亦仁!
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求论语中的名句,要出处和简要分析
孔子论语经典名句介绍如下: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赏析: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的缺点,要及时反观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改正。
孔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虚心好学、自觉提高个人修养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倍受推崇。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这句话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是一味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如果只是一味空想却不去扎实地学习,就会导致自己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所以学习必须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到真知。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赏析: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是出自大众的民间语言,还是圣人的至理名言,在指导实践方面是一致的。
四、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赏析:对于那些已成定局的事情不必再说,已经接近完结的事情不必再匡正,过去的错误不必再追究。
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赏析:
没有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简单直白的道理,主张人们各司其职,安分守己,不越权,不违礼。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
这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任何事情强加给别人,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快,容易引起冲突或者争端。
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赏析: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赏析:引申开来,也可以理解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千方百计地去苛求别人。
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尚且困难,又怎么有能力去改变别人呢?所以总是去苛求别人,所得到的无非是自寻烦恼。
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赏析:凡事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十、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赏析:如此朴素而又真切的道理,足见《论语》著作虽然年代久远,颇为古老,可是其中的每一句话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作用。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孟子名句、翻译: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