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白石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需要用到诗句的地方,诗句是诗词中的一部分。在古代,诗词是诗人用来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阅读经典诗句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字词的用法,那么,关于诗句自律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呢?也许以下内容“王维:白石滩”合你胃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作者:王维

2、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3、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

4、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5、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6、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7、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8、赏析:

9、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10、坐看:坐下来看。

11、作者:王维

12、赏析:

13、坐下来静观苍苔,

14、注释:

15、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16、赏析:

17、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18、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19、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20、可爱,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一个搁字,使阴晦的天气变得灵动,而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它展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又一种风格,是王维的五绝名篇之一。

21、人来鸟不惊。

22、惊:吃惊,害怕。

23、注释:

24、家住二句:家住水东水西的女子,月夜三三两两地出来,在白石滩前洗纱。

25、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26、赏析:

27、《白石滩》

28、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29、最后两句,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不言而喻,正是这皎洁的明月,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30、远看山有色,

31、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32、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33、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3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5、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36、原文:

37、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38、空翠:指山间岚气。

39、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40、元:原,本来。

41、注释:

42、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43、《画》

44、近听水无声。

45、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46、春去花还在,

47、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

48、轻阴:微阴。

49、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50、近听水无声。

51、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用笔都空灵、超妙。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的高境。

52、清浅二句:青绿的蒲草长得快差不多能用手握了。蒲: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以编席、作蒲包等。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53、作者:王维

54、慵(yōng):懒。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55、浣(hun):洗。浣(hun)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

56、作者:王维

57、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58、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59、《鹿柴》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是迥然有别的。

60、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61、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62、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63、深浅、明暗,写出不同色彩的映衬、对照,还能写出色彩的动静,甚至将色彩拟人化,使它具有性灵。再以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从而巧妙地表达自己新奇独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内心的感情奥秘。

64、原文:

65、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66、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

67、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68、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

69、欲:简直要。

70、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71、原文:

72、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73、翻译:

74、远看山有色,

75、《山中》

76、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77、《书事》

78、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此诗列《辋川集》第十五首。

79、注释:

80、原文:

81、翻译:

82、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83、翻译:

84、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85、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